昨天下午,中国气象局召开了2012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专家表示,呼伦贝尔等地出现的极寒天气,和气候学上的北极涛动有关,也就是说,北极地区的气压活动异常。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解释说,近一段时间,北极的大气环流现象——北极涛动的指数呈现负值,也就是说北极地区的气压比北极以外地区的气压高,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扩散到北极以外地区,这是导致欧洲和东亚各地出现严寒天气的主要原因。
而且气象资料显示,1月中下旬以来,全球的大气环流调整后,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极地冷空气就非常容易南下。因此,对我国而言,强冷空气顺着乌拉尔山脉东部不断南下、东移,在贝加尔湖一带“滞留”,持续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造成了该地区出现了持续的严寒天气。
入冬以来,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9℃,比去年同期偏高0.6℃,为近27年来同期次低。1月下旬,全国各地进入入冬以来气温最低阶段,全国有42个气象站出现极端低温,新疆、内蒙、黑龙江等地的气温甚至跌破几十年来的最低纪录。
不过,中国气象局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乃至欧亚部分地区的严寒天气“被夸大”。他说,根据现在世界气象组织包括我国气象部门掌握的资料分析,今冬,欧亚部分地区出现四次寒流袭击,持续低温的日数超过20天,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达到了历史新低,这是事实。“但这种情况并不算太反常。从历史资料分析来看,今年欧亚大陆遭遇的严寒,强度和影响都不如2009年到2010年那次寒流。”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