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我原来从事很长时间的工作,这次受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信用研究中心的邀请参加此次会议。
刚才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养老发表了很多看法,对经济问题,对消费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看法。曹建华的概念我不是第一次接触,今天完整地听下来以后,我觉得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确实有它的创新性,这个创新点在什么地方呢?从我的实际感受来看,觉得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养老保险的概念,世界上建立这个制度大概是200年左右,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就是以生产为前端的保险,进而普及到全民,从来没有研究是从消费领域走的,原来是以个人缴费、企业缴费、政府补贴为主,现在这个概念突破了,创新点就是在消费过程中积累部分的养老资金。大家知道从一个人生出来到离开人世,是离不开消费的,无非是消费多和少的问题,消费量大和小的问题。从生产端研究保险问题转到消费端,关键点是不一样的。我走过很多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从这个角度出发过,这是一个很新的东西。
消费贯穿人的一生,而且这个概念的提出不是替代原来的制度,而是一个补充制度,作为一定的补充,它还可以发挥在整个经济循环当中的提升作用,我们讲促进消费、投资拉动、出口带动都不行,消费怎么起促进作用呢?和大目标挂起来,应该是有作用的。
第二个,作为纽带,把消费者、服务提供商、产品供应商以及资产管理方、资产运营方、政府监管方串起来,这也是一个很新的思考,不是半个,而是全过程。讲到底,我们现在讲的养老是什么,养老本质上是消费能力,曹总讲的时候也讲到了,消费是用钱,养老也要用钱,这是大白话,养老金的高低就是你老了以后消费能力是怎样的,把它串起来也是很新的。
第三个,推动这个概念,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互动、有序的社会经济关系。现在商业欺诈、不诚信的市场行为比比皆是,都是即期消费,没有长期消费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在家帝豪模式当中看到这样一种长期安排的理念,当然不应该是垄断的,除了家帝豪,还应该有几百家、上千家这样的平台,但它是一种长期的、有规划的,它能够防止即时消费当中的不诚信,也有利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因为消费信息不健全而造成生产无序和生产浪费,这是我们经济当中一直困惑的问题,如果通过这个消费平台,不光是购买商品,还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他消费了产品以后,还有什么建议,如果采集起来再提供给服务商和生产商,就反过来促进生产,发展成大家向往的,理论上也在研究的定单式的生产,把某些计划因素引入到市场经济,这也是没有解决的问题。至少通过这样一种模式,看到了这样一点希望,有研究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深入下去。
第四个,提出一个个人发展规划的问题,个人怎么来考虑将来,实际上我们这一代,包括老三届都过去了,概念也是老了,通过现有模式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要研究的是二十年后养老的人,三十年后养老的问题。美国延长退休年龄用了40多年时间。养老问题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研究一个新的模式,加以创新。提出个人发展规划,个人理财、个人消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实际上消费是对个人的一种软强制,他必然要消费,你有序引导他,这样就超越了现在这样一个网站目前提供功能的局限。
我很受启发,还可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它可能对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可能对改变社会保险制度的架构,增加一些新的来源和补充,增添它的活力,都是有意义的。
我还要提四点具体的建议:
一是研究政策和法规,在目前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分段将一个完整链条行为当中切断,比如说第三方托管,有管资金的资质和机构出来,消费订的合同要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返点不是税收范围当中,不要冒出来一些东西,要适用相关法律保护,不要冲撞。
二是用现有的法规规范超前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界、理论界、实业界的同志加深研究,逐步完善起来。我认为仅有家帝豪一家电子商务机构和一个模式这么做是不够的,要推动更多的机构、更多的企业来做。
三是这样一种模式要从宏观上思考,家帝豪本身要有一个规划,就是要发展壮大,同时应该借这种模式上升到制度设计的研究,制度不成熟可以不推出,但是不能不研究,不研究就永远没有机制。当时小岗村十几位按了手印承包土地的人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后来很多问题都没有想清楚,包括后面的土地流转和承包等等问题。我们的研究要早日启动。
四是消费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提出共有财产的概念,让他消费,但今后不能不让他留下风险,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
(发言者原为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