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协召开上海医护人员队伍状况调研座谈会。与会业内人士透露,因为工作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薪酬制度不合理,护士尤其是上海籍护士越来越难招,现有从业人员也在不断流失。他们建议上海应在人才引进政策上适当倾斜。
太苦太累吓跑上海姑娘
据市卫生局干部人事处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卫生系统人力资源约1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54万。“以前一直困扰上海的医生多、护士少的状况,在十一五末期有了改观,以前医护比例是1.1:1,现在是1:1.09。当然这还是远远不达标的,合理的应该是1:2。”
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叶文琴透露,十二五期间,本市好几家二级医院要提升为三级医院,还有很多医院的规模也要扩大,医护人员的需求增多,与此同时,按照国家要求,一级医院的服务内容与规模也要提升,同样需要更多的护士。
目前上海几家大医院的护士来源主要依靠上海几所大专院校,但未来肯定是不够的。“护理这个专业很辛苦,现在上海姑娘很多都不愿意做了。”叶文琴说,现在护士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晚夜班,因为太辛苦而且压力大,又没有相应的待遇。“主任、医生都回去了,留一个值班医生。护士们却无休止的加班,一个人管几十个病人,巨大的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加上医患关系紧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护士。”
户籍积分应向护士倾斜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认为,现在的医学人才来源其实不少。“但为什么现在到处缺人呢?因为这些人很多毕业后都不干这一行了。”他建议,现在上海搞户籍积分制管理,应当适当对医护人员倾斜。同样的医护人员,基层的积分应当更高些;医生和护士,向护士倾斜一些;郊区和城市,向郊区倾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