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的部门里,有一群年龄小我二十岁以上的可爱的姑娘,我称之为“七仙女”。她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妞,有的则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各个城市。最小的那个,她的父母与我同岁,可乖巧的女孩除了叫我老师,还会去掉姓,连着名亲热地叫我一声“姐姐”。应答时,虽然有点“心虚”,但是,感觉还是蛮好的。不管到了什么年纪,谁也不愿意被人看老了不是?!
这群“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师出名校,学历也大都高于我这个八十年代的本科生。所以,当她们叫我一声老师时,我还是会感到有点“汗颜”。好在,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的是:我在本单位工作的年月甚至超过了她们的年纪,姑且叫之吧。反正现在这年头,逢人便叫老师早已蔚然成风,也算不得稀罕事。其实,很多时候,她们可以做我的老师。
这些姑娘年纪相差几岁,其中年长一些的大姐姐,颇具实力,但却为人低调,作风沉稳,很是得到年幼者的认可和追捧,她们称其为“偶像”,因为她不但工作出色,娱乐起来,也算得上是达人,K歌、摄影、打球……无所不能,别说小妹妹了,就是我这个阿姨妈妈级的,对她也是十分的欣赏,百分的喜欢。在一个年轻人占绝对多数的部门里,这个年轻的党员姑娘就像一只出色的领头羊,无形之中奠定了一个小环境里的氛围和基调。如果她有几天出差或不在,姑娘们会有点魂不守舍地记挂她,叨叨着:怎么还没回来呢?有个坐在她对面的某仙女曾经说:每天一早来,看到偶像在自己的电脑前忙碌地工作,就会感到很安心。否则,总像缺了点什么,干起活来也心神不定的。女孩们是那么的聪慧而敏感,心思细腻得让人感动!
想想也是,偌大的中国,十几亿人口;偌大的上海,将近两千万人口,为什么我们就能每天走进同一幢大楼,同一个房间,在同一个屋檐下工作呢?细细想来,这可真是一份不浅的缘分啊!
每天和这群姑娘相处,感受着她们各各不同的、色彩鲜明的性格和个性,我觉得自己变老的速度也在延缓。工作着是美丽的,这份美丽,也因了这群“七仙女”!如果没有她们的存在,职业的光彩必定是要黯淡许多的,心里的快乐,必定也会缺少许多的!在我慢慢开始进入结束职业生涯倒计时的时候,我很珍惜和姑娘们相处的每一天。遥想真的到了退出职场的时候,再不能和仙女们朝夕相处,每天和她们在一起快乐地工作,我想,我会因此而感到失落的。事实上,到了这个年纪,我已经不大在乎许多常人眼里的得失了。
现在这年头,团队合作的工作形态,基本取代了单打独斗的模式,如果同事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相处,要做好工作恐怕很难。在接踵而至的各种各样的工作项目里,姑娘们常常合作得如同一个小型的乐队,每种乐器在恰当的时候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她们各具特色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没有职场上年龄相近的同性之间不难见到的妒忌和排斥,有的是相互激励、接纳、交融和互补。那份和谐与默契,常常令我这个年长的旁观者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感觉。姑娘们,你们真棒!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叹!
“让我研究一下,这个又不难的喽。”这是某仙女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从事的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工作,超强的网络搜索功能和追根溯源的好奇心与探究力,对于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的开拓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她的思路的非常规性和个性的特立独行,让人相信,在此言出口之后的不久,一定会有新的斩获。
年轻是令人羡慕的,而年长也是无可回避和必须面对的。我和七仙女们有着客观年龄上的代沟,但我却丝毫没有感到心理上的距离和代沟。我时时切近地感受着她们散发出来的青春魅力,欣悦之中,仿佛在回放自己当年的青葱岁月。
两代人自然会有些观念或爱好上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彼此会常常就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的事关工作,也有的事关生活,更有的事关人生。
距离产生美,隔着一圈又一圈密密匝匝岁月的年轮,我远远地欣赏她们,并且,深深地祝福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