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有一家大报,将温总理的名字中的“宝”字赫然印成了“室”,这当然是一桩责任事故。于是照例追咎问责,甚至风传要处理18人。这事让温总理知道了,赶紧打电话给这家报社,说这明显是五笔打错了么,接受教训就行,千万不要处理什么人。
温总理是宽容的。由温总理的宽言善意,忽然想到耀邦同志的宽容——一家报纸刊出一张耀邦的漫画,漫画当然不是标准像,甚至还有那么一点“丑化”和夸张。“有关部门”不高兴了,于是也要问责。有人把这幅漫画拿给耀邦看,不料这位共产党的总书记一看笑了,说我本来就长得不怎么样啊。一场“漫画风波”,就在耀邦的一笑之中平静地过去了……
耀邦的一笑,温总理的一电,都很平静,然而这种平静,似乎有一点难得,那是因为我们也有一些为官者,一看自己的尊姓大名错了,一瞧自己的嘴脸被“丑化”了,那是很不“平静”的呀,拍案而起有之,雷霆万钧有之,还有问一句“意欲何为”的,更不要说兴师动众追咎问责处理人了。不是有一位“领导”,因为他的尊容见报,小眼睛没给他修版,不那么炯炯有神,于是要报社“深刻检查”吗?至于你画他一张漫画,或者搞错了一下他的“排序”,那“风波”,就真是大了去啦。
关于“宽容”,最典型的宽容,还不在于区区一张漫画、一个错字,而是毛泽东同志面对一个“骂”字的态度——1941年,陕甘宁边区清润县一名农妇伍润花,因为丈夫被雷劈死,于是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甚至高叫“为什么不把毛泽东劈死”。边区保卫部门理所当然地把她抓了起来。那么被骂的当事人毛主席,听到这件事如何反应呢?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保卫部门,还把伍润花请到自己的窑洞,诚心诚意地听取了她的一肚子怨言和对边区工作的批评。毛主席最后说,“老百姓有困难,我们不解决就该挨骂”……
毛主席面对骂声的“宽容”,不只是一件轶事,也不只是他的性格使然,甚至不只是一个民主作风或宽广心胸的事——毛主席宽待、善待伍润花之骂,与他的权力观是一致的——就在同样的时候,毛泽东不是发表了那著名的“窑洞对”么?不是首创了“这条新路,就是民主”的共产党的政治学么?对于我们来说,连权力都是人民给的,老百姓骂几句,又有什么听不下去,又有什么可以兴师动众的呢?
可见“宽容”与否的问题,不是一个性格或胸襟的事儿,这是一个“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的根本问题。弄清了这个大问题,我们才能“夹着尾巴做官”,才能对于印错一个名字画了一张漫画那样的“不恭”,坦然相待,一笑了之;更能在“骂”声面前,抱一种释然,甚至有一点欣然——这不是什么“伟大谦虚”,而是共产党人对于权力的敬畏和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