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190个国家和56个国际组织参展的上海世博会,吸引全球7300万参观者纷至沓来,成为史上参与度最广的一次盛会。中国,兑现了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世博会的庄严承诺。5年来,从申博、办博到“后世博”,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世博承办任务。
在迎接市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如何精心谋划“后世博”这篇大文章,大力弘扬世博精神,最大限度地用好办博无形资源,使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作为曾上百次出入园区采访世博的记者,此次再回世博园区,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有明天的精彩。
“2010年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园世博文化中心举行。那一夜无人入眠,那一夜犹在眼前。”两年后的4月30日,这条微博在当年世博组织者、志愿者、参与者中不停转发……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市十次党代会代表、上海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对此感慨万千。“办过世博就是不一样”,经过世博历练,上海城市风貌、市民素质和文化理念焕然一新,由世博精神演变而来的上海城市精神深深烙进城市发展轨迹。
忆世博
“拼命三郎”写精彩
世博筹办期间,陈燮君团队负责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会博物馆的建设布展。这两个工地“2010年1月4日才通电通水,4月20日就要首次试运行,普通人家三房两厅的装修时间,我们要布展2.5万平方米,”陈燮君回忆起那段最紧张、最繁忙的日子。城市足迹馆序厅中有一幅名为《震撼五千年》的巨幅油画,长9.1米、高6米,覆盖整个墙面,是自己亲笔所画,作画时间几乎都在凌晨2时至早上8时。“时间是硬挤出来的,”陈燮君笑说当时大家都是“拼命三郎”。为了方便工作,夫人也被“动迁”到园区为自己“打下手”。这一住,就是1年多。
世博期间,这两个馆共展出珍贵文物330多件,“含金量”之高,令很多参观者惊喜。这些文物,都是从世界各地博物馆借来的,几乎花了上海博物馆团队1年时间,仅陈燮君就带队去了9个国家几十个博物馆。从“空中飞人”到“拼命三郎”,陈燮君说,那时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就这样,短短100天,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会博物馆两馆工程告竣、布展有序、项目齐备、文物进柜,从容迎接开园检阅。
念世博
“精气神儿”最可贵
“世博是一次文化洗礼,更是一次思维的大操练,”陈燮君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蓝天白云,带来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风景秀丽的浦江风光,更带来一股“精气神儿”。这股“精气神儿”难能可贵。
(下转A2版) (上接第1版)
这里有个关于假牙的小故事。上海世博会开幕前,陈燮君正准备装假牙,牙床上已打下3根细钉,只需两个半天装上假牙就行。未料,一走进“世博进行时”,装牙的事情就一拖再拖。“等到世博结束,整个口腔牙床骨都萎缩了,这个假牙再也装不上去了,”陈燮君笑着说,世博会期间,自己摔过跤、拄过拐杖、坐过轮椅,但每天很亢奋,脑子里想的似乎只有世博的事。事实上,当时所有办博人都有一股“精气神”,没有这种精神,很多困难都难以想象。而这种精神,是世博会留下最宝贵的财富。
从长远来看,世博会还为城市发展锻炼储备了一批人才。“今年我们上博有6个大展,可我们心中一点也不紧张。”陈燮君说,因为经过世博的锻炼,博物馆办大展、搞大型文化活动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又有很大提升。同时,在世博期间,一大批文化工程总包团队、分包团队已经成长起来。在当前上海新一轮的文化建设中,这种经验和理念已成为重要支撑。
后世博“城市发展”留空间
黄浦江畔,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已经创造奇迹,如今仍在谱写新的辉煌——
原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中,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等早已转换“角色”投入新的运营;中国馆将改造成以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珍品为主的中华艺术宫。这意味着上海将拥有一座建筑总面积逾16万平方米、展示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超大型艺术博物馆,其展示面积约是目前上海美术馆的10倍。与中华艺术宫隔江相望,浦西的世博园区定位为博物博览区,原世博城市未来馆正改建为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世博会B片区,13家央企的28幢总部楼宇去年相继破土开工;为总部经济配套服务的五星级酒店群选址原世博园区美食广场,业已打下第一桩;几乎在同时,世博轴的改造开发打响了“发令枪”……未来,这里将以总部经济、高端会展、休闲旅游、博物博览及商业餐饮为特色,建成功能多元,空间独特、环境宜人、交通便捷、体现低碳、创新、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级新地标。
今年4月28日,由原意大利馆“变身”而来的上海意大利中心重新开放,与“月亮船”(原沙特阿拉伯馆)两馆联动,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记者同时获悉,在世博会C片区,非洲联合馆已改建为上海世博会展中心;法国馆将成为“21世纪炎黄艺术中心”,为上海的文化旅游、公共艺术提供人文空间;俄罗斯馆则将引入“育乐湾”项目,与周边场馆共同打造综合性青少年文化活动场地。而在C片区,更多的空间将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