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欢迎老阿姐到来啊
听老猿说了,这幢建筑可以称作上海文化瑰宝之一,有个同济大学的知名教授为了这幢建筑的留存四处奔走、八方呼告,但最终还是白忙一场,眼睁睁地看着这幢保护建筑化为任凭日晒雨淋的一堆瓦砾。老猿为此总结说:“就是眼睛出血也没用。这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实,也是上海的一部分现实,房产商为了抢钱,而有些官员则眼开眼闭,管你保护还是不保护,砍他们的头也敢‘豁上’。”
那天汪铭本想说,保护也好,建设也罢,这些东西关我们鸟事?但想到老猿那颗激荡之心,又想到那个最后的钉子户或许会被房产商敲断了腿、砍掉了手,就不说什么了。
当汪铭出神地打量这片待建工地时,程文如也悄悄地走到了他的身边,不出一声地打量着。少顷,程文如开口问道:“这就是你过的最自由生活的地方?”“是大家的‘极乐者天堂’。”说罢,汪铭拔脚向右前方走去。
程文如紧随其后,她走得格外小心翼翼,因为脚下尽是碎砖乱瓦、萋萋荒草,还有凹凸不平的泥地,有些地方,因了前几天雨水缘故,十分湿滑,这让穿着顶尖级的菲尔加慕皮鞋的她,有如履薄冰之感。
汪铭依然昂首挺胸地走在头里,大黑在一边撒欢不止,尽管只是一种低等生物,但它的情感显然被即将到来的景象鼓舞了起来。
汪铭感觉身后没有了声音。扭过头去,这才发觉程文如的一只菲尔加慕高跟鞋被烂污泥吸住了,这刻她正狼狈不堪地与这份吸力作着斗争。
“要我帮忙吗?”汪铭叫道。程文如连连摇手,也是一个好强的都市丽人。
当汪铭与程文如最终来到两幢孤房前时,汪铭不经意地发现,程文如的世界名牌已经一片狼藉,这让他有一种隐约的快意。
面前是两幢楼房。一幢是厂房,这刻,它的两扇高大的铁门虚掩着,程文如不知铁门背后藏着何许东西。紧挨着厂房,是一幢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遗留下来的建筑:七层楼高的公房。
汪铭早就听老爸说过,这楼房最初只有四层,“文革”后,人口再次膨胀,好多人上无片瓦,下无插锥之地,无法安身立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力量,于是便有了加层想法。先是从四层加到了五层。五层不够,便六层。六层还是不够,便七层。老爸曾经十分感慨道:“呒没电梯,住七层的人家是蛮触霉头的,从一层跑到七层,必须有阿铭这样好的身体,所以讲,这是上海滩上最最蹩脚的房子。”这刻,太阳开始有点小小西斜,这让厂房与七层公房之间那条三四米宽的夹缝,有了个峡谷般的黑色剪影,煞是好看。
正当程文如看着面前两幢房子而神思恍惚时,厂房的两扇高大铁门猛地向两旁一下子打开了,随后,她看见两边各站好一排男生,五六个左右,先是噼里啪啦的一阵掌声大作,随即便是一阵声音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汪铭目睹小妖套了个土黄色假发套,一副伪娘模样;刀把子挥舞得那杆旗帜,是在一根长木条上胡乱地扎上了一件白色旧T恤,T恤上还可清晰地看见格瓦拉头像;唐唐敲打着不知从哪里捡来的一个面盆,当作鼓槌的是一把老虎钳子;唯有老猿,这个穿越部落的哲学家,中国上海未来的文化大师正一脸坏笑,汪铭知道,这场面的导演八九不离十是老猿了。
当汪铭走过他们面前时,他看到老猿对程文如连连躬着身子,仿佛外滩18号门前的服务生那般谦恭地笑着,还装腔作势地说:“女士请,小姐请,怀着万分尊敬的心情,穿越部落热烈欢迎头人的女朋友,我们大家的老阿姐到来。”
随着一阵的哄堂大笑,整个穿越部落尾随着汪铭、程文如跨过了厂房大铁门,进入厂房内。
这个废弃厂房的空间面积有半个足球场大小,远处的右侧墙壁间,堆放着不少钢锭样的东西,高高的行车架上,那抓钩很安静地下垂着,有沉思默想的姿态,五月下午的天光正从离地七八米高的大窗户外投射进来,这让大厂房内有鲜明的明暗对比。
近处,程文如看见了一个灰色平台。灰色平台后十多米处,程文如还看见一堵兀自屹立的白色墙壁,看不清楚多少宽,高有两米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