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荣说,记得母亲张文彩曾说过,她是在市政府结婚的,姐姐也说,父母当年参加的是集体婚礼。不过,不知道是不是1935年4月3日的首次“集团婚礼”。母亲出生于1919年1月,2005年去世。杨海荣还问了80岁的舅舅,舅舅说的确如此,但由于当时年幼,记不清具体年月。父亲杨家谟早年在大达轮船公司当会计。母亲的娘家是大户人家,在江湾的沈家行(即现在的杨浦区五角场镇),距离当时的市政府不远。
杨浦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王海燕说,1935年4月3日“集团婚礼”首次举办,后来还举办过很多次。根据历史资料,当时的市政府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为集团结婚日,夏季的7、8、9三个月除外,直到1937年上海沦陷停止。2年间共举办过十多次,估计参加者总数有一两千对。
王海燕给杨海荣送上了放大的老照片,杨海荣仔细寻找上面的一张张脸,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父母。但照片历经大半个世纪,又是集体照,因而不太清晰。区民政局的同志记下了杨海荣父母的名字,说可以到上海市档案馆去找找看。
据《杨浦百年史话》记载,上世纪30年代,针对繁琐铺张的结婚习俗,上海市政府提出一种由政府操办、集体结婚的婚姻仪式,简单、经济、庄重。凡市民结婚均可申请登记,参加者交手续费20元。婚礼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由市长与社会局长证婚。当年,为新人拍摄集体照的是王开照相馆的摄影师。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福克斯三家影片公司都到现场拍摄,制作新闻影片,将这一罕见的新式婚礼场面传播到了世界各国。集体婚礼成为一种新时尚,第一次参加者为57对,之后报名者踊跃,第四次集团婚礼参加者已增加至14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