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班”无心插柳
今年中考,仙霞高中初三年级有两名“特殊”的考生。这两名女生的报名几乎惊动了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当然,得到的是一路绿灯。原来,两人的外语科目选择了日语而非英语,这在整个长宁区也是绝无仅有的。四年前,学校首次在预备年级中通过自由报名的方式,组建了两个双语班,既学英语也学日语。校长李静微说,学校地处虹桥古北地块,周边也是日商工作和居住的聚集区,开设日语课正是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几年下来,没想到的是双语班竟无心插柳地成了“提高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成绩更出色,社会交往能力也更强。这次,两名日语学得出色的同学在中考时放弃了英语,但由于升入本区的其他高中后将面临中断日语学习的困境,因此,学校已经答应他们只要考入本校高中部,将为他俩单独请日语老师“开小灶”。
“特色班”自由报名
然而,这样的人无我有“特色班”还不止一个。比如,初中预备年级计划招六个班,除了两个日语班,还有一个美术班、一个电脑视觉艺术班,全部放给学生自主选择,凭兴趣进入四个特色班。当然,学校也会做一些必要的挑选,拿双语班来说,老师会劝一些学一门英语也明显吃力的学生不要报名。再如,视觉艺术班是由学校免费提供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供学习之用,设定的班额数是36人,但去年硬是有37人报名,学校也只得为这名学生“加一张课桌”。
更出人意料的是,学校里竟还有写字“特色班”。比如,初二(3)班就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写字班”,学生既没有选双语班,也没有选美术班和电脑班,而学校却指定了一名专业书法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周上四节硬笔书法课。当初这个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处于年级后列,但三年来,他们不仅书法成绩出类拔萃,而且全班的作业也是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明显改观,各门学科的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专用室”培育理想
虽然李校长一再说,作为一所就近入学的学校,也要尊重那些不想进入特色班的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但学校却在营造个性化发展的氛围上动足了脑筋。
一个集演播、摄像、制片、创意于一体的视觉艺术工作室已经建成。这是仿照小影视公司运作流程设计的标准化工作间,专门提供给视觉艺术班的学生作教学之用。小“导播”们已经能像模像样地调度指挥各机位的拍摄,并切换出一台精美的视频节目。这在上海的中学校园里是少有的。
另一个在上海首屈一指的是“地理信息化互动学习教室”,受到了本市地理教育专家们的一致首肯。由三百多块地质化石、岩石、矿石和地貌景观石组成的地理标石观展教室,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地理学的“气场”。而在由多媒体组成的学习室里,“中国立体地形语音地图”和“世界立体地形语音地图”,则能够让学生们对地球上的一景一物触手可及,“游走”于七大洲四大洋。
作为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李校长充满智慧地说:“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很多优点和潜能;教育就是要在孩子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即使有的种子一时不发芽也没关系,或许三五个月,或许要等上三五年,即使毕业了,将来过滤掉考试分数后,在他们身上剩下的,一定是教育留给他们最有用的东西。”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