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诈骗信息泛滥带来啼笑皆非事件——
法院传票被随手丢弃的尴尬
蒋芳
  新|华|时|评

  近日,常州市民肖先生将一张法院传票误认为诈骗信息随手丢弃,没过多久收到了法院判决书,询问后才知道,原来他收到的是张真传票。啼笑皆非的事件,透出的是当前诈骗信息泛滥带给人们的“真假莫辨”尴尬。

  肖先生的遭遇听似好笑,其实不难理解。记者多位朋友也曾接到过“法院”电话通知,大费周章地跑到法院核实,才发现是虚惊一场。这种骗局的获利模式不得而知,但类似情况多如牛毛,着实已经到了让人不知所措的地步。正所谓“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将法院传票误认为诈骗而随手丢弃,与近年来日趋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现象不无关系。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却是,诈骗信息仍然多如牛毛,“响一声电话”仍然无休止地上演着“半夜惊魂”。不法之徒利用现代科技行骗,花样不断翻新,固然是此类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但从最近破获的跨国团伙犯罪案件来看,只要下决心办案,此类犯罪并非无法遏制。

  许多接到过诈骗信息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本地有关单位,被告知诈骗信息来源不是本地;再打电话到信息来源地有关单位,回复则是,不受理外地电话报案。更多报案则因“事情太小”而难被受理。

  杜绝“真假传票”事件,自然需要公众进一步提高识别真伪的本事,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有关部门对种种诈骗犯罪保持打击力度。只有持续出重拳、见实效,才能让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新华社记者 蒋芳

  (新华社南京5月31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地产新闻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家装之窗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新闻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0版:E生活/家电生活
卫生部回应“打通任督二脉”
银川建行附近昨发生枪击案
兰州真气运行研究所被责令整改
奶粉广告干扰纯母乳喂养
平流雾中 烟台更美
河南政法部门 督办李新功案
南京公司否认喜之郎果冻含防腐剂
母亲为病所困想安乐死 儿子提供农药判三缓四
凉茶始祖后人 力挺“加多宝”
法院传票被随手丢弃的尴尬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5法院传票被随手丢弃的尴尬 2012-06-01 2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