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紊乱症以进食失调为特征,它有如下类型:厌食症、贪食症、暴食症(又称强迫性饮食紊乱)、选择性饮食紊乱症。
本病主要不是食物,而与原有的情绪混乱有关,饮食紊乱症以女性居多。西方早在17世纪就有饮食紊乱的记载,但直到近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明显的疾病,国内对其研究者较少。
饮食紊乱的风险,专家们一般认为:当一人超重13公斤时就有健康危险。他们可能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某种癌症的危险。妊娠前饮食紊乱可增加非正常妊娠的风险。据报道,先前饮食紊乱的妇女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几率,为饮食正常者的2倍。存在饮食紊乱的妇女早产和分娩胎龄不足儿的风险分别增高70%和80%。饮食紊乱的妇女的早产比例为7.0%,分娩胎龄不足儿的比例为19.6%,而无饮食紊乱史的妇女对照组的两项比例分别为4.3%和12.0%。上述结果表明:妇女的饮食紊乱有可能损害妊娠结果,对其提供经常的产前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饮食的建议:
1.饮食要多样:《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的饮食思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医学家,为了确定饮食多样性和良好营养的相关性,对4969名男性和4800名女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增加饮食的多样性也可显著提高模型组的健康水平,男性和女性的相关性分别为0.73和0.70;在奶制品和谷物摄入组中,食品的种类数目和营养充足性的改善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包含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饮食多样性可使人获取充足的营养。
2.搭配要合理:如饱和脂肪摄入过多,易患心脏病和中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与之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即100%被吸收,就称之为全部氨基酸平衡,能达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完全蛋白质。鸡蛋、人奶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极为接近,因此可称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而多数食品均属氨基酸构成不平衡,故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受到影响。如玉米中亮氨酸过高,影响了异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过高,影响了赖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应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以纠正氨基酸构成比例的失衡。如将谷类与豆类搭配,制成黄豆玉米粉、黄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