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八年初,我在超市挑选了一只不锈钢鸣音水壶。说实话,水烧开时会发出鸣叫声提醒你关闭煤气的水壶我还是首次使用。
从此,每当我将鸣音水壶搁上炉灶,就可放心等待它的提醒。只要家中有人,有了这鸣叫声,就无壶水烧干壶底烧穿之忧。由此想到,人真是聪明——在壶嘴上加装可翻转的活络小盖头,烧水时盖上小盖头;在水壶盖内侧的中心部位装上一片小簧片,壶盖圆边上开个小孔。当壶中的水沸腾时,急聚的蒸气从壶盖小孔冲出时就吹响簧片发出了鸣叫声——设计者的灵感很可能源自吹口琴。
然而,用了两年多,水壶的鸣叫声越来越弱,不知从何日始,鸣壶干脆不鸣了。拿把起子打开户盖内侧一查,原来是簧片长了铜锈,欲拆下簧片除去铜锈,不料簧片老化断成两截。手头难觅相同的簧片,于是便束手无策。打电话至特约维修点,答复我簧片没有,十几元一只的壶盖倒是有的。
换壶盖花十几元难不倒我,问题是多余的原先那只壶盖下岗后岂非要闲置,好好的一只壶盖,被小小簧片连累而废弃。想想与其浪费不如倒退到没有鸣叫提醒的“老底子”,烧开水时多留个神多记着点罢了。
近一年来,每每面对这鸣与不鸣的纠结时,就会想到企业为用户服务的理念问题。倘若水壶的管理者,在售出鸣音水壶的包装内,只要附加若干片小簧片,岂不就解用户之忧确保鸣壶长鸣了么?这只是举手之劳呀!
让水壶“哑巴开口”,这确实是方便了用户。从主体上说,厂家的经营理念不能说不合格,要是这小小簧片的细节也能想周全了,岂不是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就更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