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人手一份这样的《党员联系手册》。
自去年起,工程大在全校探索“党员导师计划”,学校要求每位党员导师都要使用联系手册与党员学生保持沟通。《党员联系手册》上写些什么?是传统的入党教育还是活生生的言传身教?工程大的老师们有着自己的思考。
土家族的杨亚鑫从湖南省远道而来,被编在社会科学学院民族班,学院的党员导师曹开云将《党员联系手册》作为新生礼物交到了他手中。“读大学是你们第一次出远门,可能会有些辛苦,但我愿意与你们同甘共苦。”这是这对师生之间第一次的交流,短短35个字,足以让一个离开家乡的民族班学生感觉到温暖和力量,也扣开了师生间的心扉。
2011年暑假,按照学校的计划,学生要参加产学研活动,杨亚鑫一时间没有找到实习单位。曹开云特意为小杨找到了昆山镇社保中心作为实习单位,还在实习前在手册中叮嘱小杨“做事先做人,凡事都要手勤、脚勤。”“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只怕有心人。”……导师的言行感染了杨亚鑫,让他感觉到老师作为一名党员的人格魅力,他很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工程大机械工程学院在党员导师与学生结对时,会结合老师的专业背景,指导学生参与对应的竞赛活动。其中,周志峰老师指导的是“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去年备战,赛前最紧张的6月至7月,周志峰在手册上就鼓励学生的士气,“要拿出玩命态度,尽力做到最好!”在那段时间,周志峰和学生们是一起吃着盒饭、打着地铺度过的。他的一名学生潘春林说:“周老师的科研精神感动着我们每个人,我们希望成为他那样的党员。”
周志峰总是说:“我们培养学生党员,也要用实际行动引导人、用真情打动人。”这是工程大数十位学生党员导师的心声。据了解,该校多数二级学院中,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在80%以上。记者问及这些学生的入党动机,他们这样回答:“为了做个好人”、“做一个有职业精神的人”、“当一个具备钻研能力的新一代工程师”等等。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