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入学的胡伟琦同学是电气工程专业大一的学生,在这次的夏季小学期中,他一共选修了5门课,包括篮球、生命科学导论、公共关系原理、中国外交议题以及中医与传统文化。这些课程没有一门与他的专业相关,反而都是一些通识课程。小胡表示,由于学校对于学生选修课程并无限定,所以同学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课程,“由于平时有大量专业课需要学习,有些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就无法投入太多精力,课余时间也没空做些拓展。小学期能有机会在选修感兴趣的课程,课外还有时间做大量的拓展阅读与学习,真是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不仅来自学生,黄琪轩老师在小学期里开设了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课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超乎他的预料,他每天需要花一个半小时来阅读来自学生的关于学习内容讨论的电子邮件。“虽然课程授课频率相对密集,但是学生们主动聚会讨论,有的学生甚至肯花5个小时来阅读课堂提供的材料,这在平时的春秋学期中也是很少有的。”黄老师说。
黄老师认为,小学期通识核心课程的开设正好与交大的学科结构互补,有利于形成学生全面的知识架构;此外,小学期也是“教改内容的试验田”,反响很好的课程,在春秋季的长学期中就可以设置进去。
实习生 陈安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