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合肥,一个很急切的想法,是想尝尝李鸿章大杂烩。
李鸿章是合肥人,知道的人不少,但知道李鸿章大杂烩的人就不多了。这菜名挺有意思,抛开菜的来历不谈,中堂大人本身就争议颇多,因此这道源于李大人的菜名,也就意味深长。
李鸿章大杂烩原料很杂,准确地说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盆汤。网上查了查,原料有鸡肉、海参、火腿、鱿鱼、猪肚、鸽蛋、冬菇、干贝等一大串,另外还有大菠菜梗一根,以及鸡汤、葱姜盐等配料若干。
说实在的,这么多料堆在一起,味道是变得更佳还是反而变坏,不得而知。网上介绍说是鲜而不腥,醇香不腻,但旁边有张图片,一大盆东西装得满满当当,颜色也不那么诱人,就这东西,好吃吗?
一家三口走上大街,直奔饭店而去。不久菜上来了。大瓷盆里金黄色一道汤,比网上图片好看,不过料就没那么足了,看来宣传就像广告,不能全信。用勺一捞,果然有鸡肉、海参、猪肚之类,香菇代替了冬菇,另外还有肉皮、丸子、蔬菜,再仔细捞捞,发现有其他海鲜,除了干贝,似乎还有虾米、蚬肉等等,鱿鱼呢,可能也有,但就是个儿太迷你了,忽略了倒也未知。
入口,味道还行,挺鲜的汤,的确不算腥,也不怎么腻,可惜海鲜,包括海参都少了点,只有鸡肉分量最多,不免有些失望。幸喜那个丸子口感不错,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于是滋溜溜喝汤,勤勤地动筷,不多时,满盆汤去了大半,只剩些又老又没味的鸡块躺在盆底。
吃完这道也许并不算太正宗的大杂烩,忽然想到,店家的“偷工减料”未尝不是好事。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正如我开始担心的那样,世上的事太复杂不好,这菜,也是一样,虽然是大杂烩,也要讲究个品类相近,性情相投,品种太多容易串味,简单一点好,像网上说的李鸿章大杂烩,估计更高级的饭店更特级的厨师才能做出来,否则,既然做不好,还不如不做。
再想想,所谓的李鸿章大杂烩,也许人人都能做。杂烩总的说来属淮扬菜系,笔者泰州老家,就有一道炒杂烩甚是有名,李鸿章作为淮人,恐怕偷学了也未可知。这当然只是随意说笑,不过要说这道菜的由来,其实也简单,就是一些剩料不知如何处置,干脆放在一起烧吧,孰料鲜上加鲜,竟成为一道名菜。所以啊,每个人只要能大致选好料,搭配准,也能烧出可口的杂烩菜来,只是没有名人效应,难获冠名权罢了。但是,也不用在乎那些虚名,只要能自己满意,得到满足,获取一种成就感,也就够了,人生不就是一道杂烩菜么,什么样的味道,只有自己最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