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一个医药技术创业团队的“张江奋斗史”(上)
~~~——一个医药技术创业团队的“张江奋斗史”(上)
~~~——一个医药技术创业团队的“张江奋斗史”(上)
~~~——一个医药技术创业团队的“张江奋斗史”(上)
~~~——一个医药技术创业团队的“张江奋斗史”(上)
     
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一个医药技术创业团队的“张江奋斗史”(上)
宋宁华
  每天清晨6时,“80”后艾米几乎都会准点醒来,简单收拾一下,匆匆赶往上班的路。

  艾米家住松江,而她的目的地是浦东张江,路上单程要近2个小时。尽管上班路远,工作压力大,艾米却毫无倦色,“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几天前,在蔡伦路张江药谷的一幢小楼里,艾米和伙伴们刚为萌科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过了5岁生日,他们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国际顶尖的新型耐药菌药物,专门用于对付因滥用抗生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超级细菌”。

  故事得从一名美国硅谷“海归”的“疯狂”说起……

  源起一位“海归”的“疯狂”

  人物1:袁征宇56岁,公司总裁兼总执行官,美国硅谷回国

  虽然是公司创始人兼“老板”,但袁征宇除了在年龄上和年轻团队有差异外,完全看不出“老板样”。公司员工都喜欢直呼其名——“征宇”。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袁征宇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他把自己的专业转为生物。毕业后,袁征宇选择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当“白领”,“但我希望不仅仅做纯粹的技术研究,更希望能制造出能造福他人的新药。”1995年,40岁的袁征宇和其他几位同事在美国硅谷共同成立制药公司。后来,辉瑞公司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作为创始团队之一,袁征宇分得了可观回报,也为他下一次创业掘到了“第一桶金”。

  “按理说,赚到了钱,生活在美国也挺安稳的。但2006年,我做出了一个很多人看来‘疯狂’的决定,来上海浦东张江创业。”

  在袁征宇看来,这样的决定并不“疯狂”,而是早有“预谋”。从1995年开始,袁征宇每年都会回国考察一次,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年抗生素消费量是美国的10倍;细菌整体耐药率大约在45%左右,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由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以上。

  2005年,袁征宇回国。2007年,盟科得到晨兴创投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开始了一场持久战——因为即使在美国,1个新药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周期也至少要10年。

  成立“画个大饼”招人才

  人物2:艾米生物研究部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

  “我是被征宇‘画个大饼’吸引来的。”艾米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在上海工作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艾米和导师研究如何将海洋分解出的活性化合物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论文发表了一篇又一篇,但要形成真正的药品却举步维艰。

  毕业后,艾米找了一家收入较高的公司做销售。可几年下来,艾米却发现自己上班开始提不起劲。艾米开始反省,发现自己还是喜欢从事生物研发,希望工作能更具挑战性。

  于是,艾米开始在网上发简历,“一天,我收到了盟科的面试通知,地址是在南京路附近一个酒店对面的咖啡馆里。”没有公司地址、没有固定电话,当艾米告诉先生时,“该不会是骗子吧?”艾米的先生有点担心。“没事,在市中心,我路熟,应该没问题。”艾米壮着胆去了,没想到一去就成了公司的“元老”。

  尽管收入比原公司少了一半,但艾米还是听从心灵的呼唤,从位于静安寺的原公司辞职,投入到让自己心潮澎湃的张江创业中。

  加盟从3个到更多

  人物3:王强公司化学研究部负责人,博士,40岁

  王强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后,到美国读化学博士。在到张江创业前,王强在美国已经有十几年,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稳定的生活。最终他决定归国创业。辞掉工作,租掉房子,把家人也一并“搬”回国。

  “国家培养我们不容易,我想也该对祖国有所回报。而且也希望在职业发展上有所提升,如果不走创业路,至今我还只是美国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我很庆幸当年的选择。”

  王强这样的精英正是盟科最需要的人才。盟科用人靠“两条腿”走路:在美国的研发中心有4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研发人才,在中国则就地招兵买马。

  “最终我选择上海浦东张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这里人才优势比较明显,容易招到需要的人才。”袁征宇认为,张江周边相关生物医药的实验室、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也开始完备起来,能节约大量新药开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于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成立了。开始时,只有3名员工,财务是和其他公司合用的办公室,实验室是“散装”的,2楼一间,4楼一角,另外一幢楼里一块。

  如何开发出药效更好、使用更安全的新型抗感染药物?如何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不断为高成本的药品研发“输血”?一切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国际新闻
   第A32版:国际新闻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第A35版:家居装潢
   第A36版:新民环球
   第A37版:家居装潢
   第A38版:社会
   第A39版:家居装潢
   第A40版:地产新闻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走近大牌
   第C03版:新尚动感
   第C04版:名品风尚
   第C05版:品牌橱窗
   第C06版:城市品质
   第C07版:新尚假日
   第C08版:创意单品
   第C09版:现场表情
   第C10版:标志产生
   第C11版:秀场故事
   第C12版:美容扮靓
   第C13版:新尚专访
   第C14版:新尚画报
   第C15版:男士部落
   第C16版:明星潮事
北京7·21暴雨致77人遇难
2012暴风骤雨大考验
河北洪灾致32人死亡20人失踪
万余民警值勤 严格管控积水点
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新民晚报要闻A03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2012-07-27 2 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