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提起启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且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学术研究于一身,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师。然而,真正令人们崇敬启功的,还是他的人格魅力。
在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中,有一篇获得满分的佳作,其中提到,“保持一份微光就意味着与世俗的不同;因而你要时刻从人群中抽身开来,在孤独与寂寞中与自己对话,看看你心灵的微光,小心地呵护着它,为它添油拨芯”。启功先生的人格魅力代表了中国很多知识分子最为认可的品格特征,然而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却不多。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启功的字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但又没有人能超过他,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在启功的藏砚中,有一方砚的铭文是“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他取“坚净”二字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坚净”二字是他性格和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坚”是启功做人的风骨。上世纪80年代,启功捐献巨资在北师大设立奖学金。本来,叫“启功奖学金”顺理成章,然而他不肯,坚持称“励耘奖学金”,以怀念恩师陈垣(书斋名为“励耘书屋”)。启功从不以字换钱,感情相投的人欣然相赠,话不投机的人千金难求。索字,他对不恭不敬,有损人格的人和事绝不让步或妥协。
“净”则是指其心灵如水之净,言谈语吐间自然流露而不做作。曾经有节目主持人一开始就给启功套上了一大堆高帽子,称赞其既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书法家,又是著名文物鉴定家等等。启功先生侧过身对主持人说:“我告诉你,不是这样。如果我说我会飞,你信吗?”
有人问启功,该如何来判断市场上“启功作品”的真伪,他的回答是:“写得好的是假的,写得不好的是真的。”许多人都觉得这是启功对于造假者的“容忍”,但事实上,启功曾经说过,许多赝品是“伪而不劣”,而他的作品则是“劣而不伪”,一些造假者为了使赝品更像真迹,往往将原作中不好的地方进行了修正。从这点上,反映出“艺术无止境”的真谛。
学术、艺术水平虽是成为大师的根本条件,但要想成为大师的首要前提就是道德人品。“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启功写下的这首诗句无疑显示出如何才能保持一份“微光”:真正地看淡荣辱沉浮,遇到恶心的事不恼,碰到龌龊的人不怒,在名利得失上不惊不乍。
启功先生是一部巨作,值得每一个人一辈子仔细阅读,去寻找曾经被我们舍弃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