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过10年“双城生活”的经历。当女儿离开我去她爸那里上学后,我度过了一段最不快乐的时光———不仅焦虑,还几乎抑郁。
在小城,我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我爱吃鱼,母亲总爱买鱼回来吃。有时候,买两条大鲫鱼,吃一条养一条。那条养着的鲫鱼,只要水龙头不停地滴水,它就能活差不多一个星期,直到它成为我们盘中餐。而母亲也买过另外一些鱼,比如鲳鱼、胖头鱼,这些鱼就养不活。母亲说,有些鱼性子急,起水后跳几下就死了。
母亲的话让我反省,我到底是条什么性子的鱼呢?我认为是条慢性子的鱼,因为我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在别人开博客写了几十页、几百页的时候,连我家小人都开博的时候,我才开始“博”;在别人弃博客不顾,日也微博夜也微博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回顾一下,只有一点还算跟拍,就是6年前一路顺畅地考到了驾照。
这样看来,我该是个心静恬淡、从容冷静的妇人才对。可是不对呀,自从我女儿到她爸爸工作的城市读书、我一个人因工作滞留小城起,我竟然夜不成寐:怕老公不会照顾,让女儿受凉生病咳嗽;怕婆婆年纪大了健忘,使用煤气不安全;怕老公脾气大,没耐心解答女儿的问题,吼得女儿变得胆小不自信……我就这样牵肠挂肚,愁肠百结,焦虑不已。我以前曾对老公说,今后女儿到哪里上大学,我就到那座城市的大学旁边租间房子。老公笑:你以为她长大了还离不开你啊?人家烦你跟着她呢!我说,不是她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她。没办法,我就是儿女心特重的一个人。
母亲见我如此惶惶,经常安慰我,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她指着盆里养着的那条悠然的鱼说,你要像这条鲫鱼一样,性子放憨一点。是啊,如果一切暂且无法改变,不如坦然接受,做一条慢性子的鱼,等待有一天,重返属于自己的那一方金色池塘。半年后,我辞职,一家团圆。
现代人都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而网上到处泛滥的焦虑贴,未免推波助澜。最好的应对,就是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