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杀精是以讹传讹?维生素B1驱蚊是否靠谱?钛圈可以治颈椎病?……很长一段时间里,“薄三郎”活跃在“谣言粉碎机”,医学博士的专业背景让他集中瞄准关于食品和药品的谣言。“因为看重自身健康,大众在看到与健康相关的传言时,本能地‘宁可信其有’,作为医生,也会盲听、盲信,但转念一想,就会感觉不太合理。”
不过,强烈的批判意识有时也会带来尴尬。吃饭时面对同事“不要坐在微波炉前,会有辐射”的好意提醒,“薄三郎”会下意识地开讲和反驳。他也在尽力避免自己的“强迫症”反应。这两天,家里忙着装修,太太希望在房间放置竹炭包净化空气。明知都是“扯淡”,但太太说要放,他还是配合。“为了家庭和谐嘛,科学就像清水,但是生活却更像是一锅粥。”“薄三郎”幽默地说。
“基于尝试,来点虚荣”,科普写作带给“薄三郎”的远不止自我肯定和满足,更是对谣言传播的思考。他建议网友:看到流言,不要忙着相信,急着转发,先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它合理吗?”——“产生疑问,是辟谣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