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少了高温,又有可能迎来台风“困扰”——目前,第14号台风“天秤”和第15号台风“布拉万”正向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但是未来三天,它们都不会对申城产生影响。
一天之内三警齐发
昨天,继上午拉响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之后,午后申城雷雨大作,局部地区雨量甚至达到了大暴雨级别,同时触响雷电、暴雨、大风三大预警信号,滂沱的雨水也“浇灭”了申城的“高烧”。张瑞怡说,受副热带高压减退以及弱冷空气扩散影响,未来三天,雷阵雨天气将频频“造访”,申城气温将随之回落,预计本周将暂别高温,最高气温会跌至32℃~33℃。“如果降雨来得早,最高气温还有可能下跌。”
连续高温不会再现
截至昨天,本市今夏高温天数已达24天。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近30年的常年平均高温天数(16个高温日),但和近10年的平均值相比,还少2天。据资料显示,近10年来,申城的夏天明显偏热,其中,2003年总共出现了40个高温天,而2010年甚至出现了40℃的极端最高气温。张瑞怡说,和这些年相比,今年还不算太热,但由于今夏的高温总是持续出现,所以令人没有“喘息”的机会。“8月已连续8天出现了高温,这和近期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势有关。
张瑞怡说,8月底9月初,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申城仍有出现高温的可能。“但总的来说,持续高温、极端高温出现的可能性已不大,最酷热的时段已经过去了。”而往年9月份出现高温也比较常见。
“秋老虎”是否来了
已过“立秋”节气,加上连日高温,不少市民困惑是不是“秋老虎”来了。气象专家表示,老百姓习惯将立秋后的高温称为“秋老虎”,但在气象意义上,南方地区的“秋老虎”定义为:9月上、中旬连续出现2个高温日(≥35℃)。“申城尚在夏天,所以近日的持续高温并不是‘秋老虎’。”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资料显示:今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异常偏暖0.6℃,即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且可能发展成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年是否会导致秋季高温?对此,张瑞怡表示,这在气候预测上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就上海一个城市而言,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才是决定夏末秋初是否出现高温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