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儿子要跟他的中学同学一起外出旅游,房间空出来了,正好接待从德国到上海的女友。女友是来老家谈分房子的事情的。
“她为什么不住酒店,也不住老家,或者姐妹家,要住我们家?这好不容易跟你有个两人世界啊!”丈夫说。
“人家也好不容易来一趟,大度些吧!我们欢欢出生时,她还送过金手镯呢!”我说。
“是多久的事情!我真弄不懂这些出国的人。我们的观念早就变化了,瞧,前年我们全家去德国旅游,什么都不用麻烦她,更别说住她家了。而他们回国,什么都要精打细算。”
丈夫的脸带着些嘲讽。
也许,出去,看着是风光,但不是谁都赚到大钱的吧。听说一些去海外的人,本来放弃老家的房产,因为照顾父母的责任大多落在留上海的兄弟姐妹身上,让他们多得些家产也是应该的。但是,一旦回沪看到人家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想到自己海外谋生这么辛苦,房子似乎还没有他们的大,心理难免有不平衡。在德国的女友,此次来老家参与动迁一事,想必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放下的经济条件。所谓境界,那基本是与经济相配的。
我仍然高高兴兴地在家里大扫除。我珍惜二十多年的交情。
但老公的意见也是他观察下来的结论吧。男人不比女人,更理性一些,或者说容易刻薄。
这几年不断有朋友出国,不断有朋友回国,也不断有朋友因公因私在国内外飞来飞去。从送礼物的变化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内的变化,国内观念、人情、生活条件的变化。海外的礼品不再会引人大惊小怪,因为我们常常出国度假,出手不凡,见识也不小。在美国的朋友送我的化妆品,一般性的,我平时都不用的。加拿大的朋友送牙线,刨子,擦铁锅的布,让老公嘲笑了一回:“我们这里的超市什么没有,这些玩意还用乘飞机?”送调料、咖啡、糖果都有,人家也就是个心意。我从来是高高兴兴地收下。还有的海外朋友送的衣服礼品是中国制造的,我知道是因为便宜,但也不会计较。非要是什么国生产的,小心眼加上灭自己的志气不是?
但是我要说,咱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的确是忠厚、慷慨、热情。
请海外朋友们吃饭,从来是繁华闹市间最好的餐馆。“看看上海现在的水平,人气!尝尝顶级中餐!”——其实我们平时也多在家里吃饭,但我们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最美味的餐馆介绍给远道而来的朋友。听他们的赞叹,看他们的笑脸,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女友暂住的房间,清理得干干净净,儿子的有些东西放到壁橱里,这样屋子显得大些。
女友快到的那天,丈夫突然说:“不如这样吧,你们交接之后,我们俩去杭州或者苏州玩玩,她一个人也自在,我们也开心,各得其所。”
哈,这是什么待客之道?但转念一想,似乎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