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10月1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1日在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发表报告称,过去30多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论文撤稿事件急剧增加,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由学术不端造成。
耶希瓦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截至今年5月的2047篇被撤稿的生物医学领域论文。结果显示,67.4%的撤稿可归因于学术不端(43.4%因造假或涉嫌造假,14.2%因重复发表,9.8%因剽窃),21%的撤稿因研究方法有误差;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因造假或研究方法有误被撤稿的论文比例越高。统计显示,自1975年以来,因造假或涉嫌造假而撤稿的论文比例上升10倍,此类撤稿的四分之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
研究人员表示,此前的类似研究大多依赖于论文作者自己的撤稿通知,因而低估了科研领域学术不端的泛滥程度。大多数情况下,撤稿通知不足以表明论文被撤的真实原因。“撤稿通知通常这样写,‘由于研究无法复制,我们不得不撤回论文,我们对此表示遗憾’。这样的撤稿通知让人根本无法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耶希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教授、《mBi。》杂志总编阿图罗·卡萨德瓦尔说,“很可能还有很多造假论文尚未被发现造假而未被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