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市假日办蹲点过程中了解到,上海已陆陆续续冒出200多家创意园区,这些充满设计感的地方,正成为不少上海人的度假“白相”的新选择。
看看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房子,体验陶艺的乐趣,在时尚建筑前“拗造型”,或者在弄堂里喝杯咖啡发发呆……长假里,不妨给身心放个大假,到上海的创意场所走走看看。
看物事感受弄堂文化
新上海人吴晓君来沪工作3年了。朋友节前约她去苏浙游玩,她却选择“宅”在上海,因为“想好好感受弄堂味道”。昨天偶遇时,她正在田子坊寻找一家叫“气味图书馆”的小店。
“我在网上查好了要从泰康路210弄进去,后来却走到了274弄,这几条弄堂互相连通,挺有意思。”一进田子坊,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精雕细作的木框窗扇,锈红色的砖,还有楼上阿姨晒出的衣裳……弄堂生活的细枝末节一下子打动了她。吴晓君去的“气味图书馆”,颇为特别,“有好多奇奇怪怪的味道,连霉味都有,闻着倒不讨人厌。”
这里如今已挂上“3A级景区”的招牌,曾深受自由行驴友青睐,现在团队游客也把它当成体验上海的必去之处。但让吴晓君苦恼的是,田子坊消费有点让她吃不消。
(下转A7版)
(上接第1版)
做物事体验DIY乐趣
用瓷泥做杯子、自制披萨蛋糕、缝一个可爱泰迪熊……记者在不少创意园区看到,一些以手工DIY为特色的创意小店人气很高。
“我提前一周就预约,和女朋友一起过来做情侣对戒。”在M50创意园区一家工作室,26岁的陈乐天正在学习制作银饰。他本来制定了多个度假方案,后来觉得累,都放弃了。“不想出去轧闹猛,难得放长假,就好好放松一下,静下心做点喜欢的事。”为了设计出时尚特别的戒指,他还事先到大牌首饰店取经,采集灵感。
将银泥和匀、塑型、烧制、刻纹、打磨、穿孔、刻字……银饰店里,4个老师正手把手教学员,全程历时3小时。等待时,有人玩桌游,有人交流设计心得,还有人在园区闲逛,喝咖啡、聊天,好不惬意。店主介绍,近几天生意特别好,全天各工作时段都约满了。
摆“甫士”拗造型好去处
周围房价已卖到每平方米几万元,在淮海西路虹桥路附近却有一块6000平方米的坡地草坪——由钢厂改造而来的红坊创意园区。这里没有节日的熙攘与喧哗,反倒让记者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园区内,游人三三两两在拍照。红色砖墙立面,水泥屋顶简单整洁,空间宽敞明亮,更像一个大公园。中心大片绿地上放着各种雕塑,没有“禁止触摸”的牌子。妈妈坐在草地晒太阳,孩子在雕塑旁玩得不亦乐乎,爸爸则咔嚓咔嚓忙着按快门。一名3岁孩子的父亲说:“这里特别适合带小孩子来玩,人不多、地方大、景色新,但餐饮服务太少,有点不方便。”
长假期间,创意园区成了拍婚纱和写真的取景佳处。比如,由屠宰场改造而来的1933老场坊,游人大多是冲着它的建筑拗造型而来。整体建筑呈现出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在这里拍照片,随便摆个“甫士”,都能透出文艺时尚范儿。
记者观察
热门景点人太多,不想去;传统街区老面孔,没新意;高档场所太贵,去不起。兼顾新颖、好看、好玩、时尚和实惠的,恐怕非创意园区莫属了。目前,上海已征集200个优秀的创意设计场所,将形成一本权威的设计消费导览目录——《上海设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