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黄的长荡湖这一带,是方圆百里人尽皆知出螃蟹的地方。每年到了收割水稻的季节,秋风一起,蟹脚便开始痒痒,溧阳城里人也开始心痒痒,邀上两三好友,小住农庄,温一壶好酒,遍尝乡土时鲜菜。
再过不了多久,便是溧阳上黄一带开镰的收获季,每年割稻时,扑棱棱漫天惊起一片黄雀,于是这里的农家就会有一道一年才得以一尝的美味:黄雀卷。稻谷入仓后,秋风乍起,芦苇摇曳,长荡湖湿地中吃螺蛳、水草、昆虫、泥鳅、小鱼虾长大的野鸭,下出的红心蛋,炒一炒,金灿灿一盘子;若是腌一腌,肥得直流油。
每年这个时候,长荡湖中的螃蟹也正是“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好在知道这个美食秘密的外乡人并不多,我便悄悄筹划,周末怎么也得去趟溧阳,聚聚朋友,饱饱口福。
关于吃螃蟹的秘密
长荡湖大闸蟹脚毛金黄、背青肚白,螯强爪健,生长于无污染、水草多、水质清的自然保护区域,是中华绒螯蟹中的名贵品种,更是中国淡水湖蟹之中的上品;它的产量不高,名气出了溧阳也并不响,只有上黄这一带的农人才知道它有多美味:
蟹体肥满,蟹黄厚实,蟹膏肥糯,肉质细嫩;洒点陈年封缸酒,蒸熟上桌,佐料需用镇江香醋、姜末、白糖调出,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还必须再加些酱油和香油,撒上点葱花,一蘸,美味无比!
由于长荡湖的螃蟹生长期长,所以比其他地方的大闸蟹上市晚了足足一个月,经过西北风一吹,蟹肉结实,吃口极好,可谓物美价廉,实惠得不得了。
蟹脚痒痒的时节,溧阳城里人的心也开始痒痒,若不是朋友他们绝不舍得将这个吃蟹的秘密分享。温一壶家酿米酒,提上瓦屋山,正好赏竹海起伏。
食湖鲜好似仙
每次说好为吃蟹而来,结果总张罗满满一桌菜,当地朋友好客,却笑言是为了炫耀小地方也有好东西——这便是认识溧阳人才能有的口福。
长荡湖水草茂盛,水浅而光照易透,水质清澈纯净,长大的青虾形娇色亮,丰腴饱满,剥出虾仁一炒,肉质嫩而细腻;若是白灼,原味鲜美。
长荡湖一带的人将湖中捕到的甲鱼叫“团鱼”,由于是野生,稀少而昂贵,无论清蒸、干烧、浓汤,还是煨裙边,都极其大补,是待客的珍品。
鲶巴郎生长于湖边围埂下的芦苇滩旁,一般在夜晚出来觅食小鱼小虾,秋后居于湖中深泥中越冬,捉来炖汤,炖到汤色浓白,最适合体弱虚损者。天冷躲到湖中石块下的“痴鼓呆子”,也是炖汤的上品,它又称“塘鳢鱼”、“痴虎鱼”,也是溧阳人喜欢的佐酒菜。
还有一种鱼,用南山特产的竹笋和雪菜来烧,深得我心,它的名字叫“昂公”,无鳞,身体呈青黄色,背、胸均有发达的硬刺,游动时会发出“昂昂”的声响,相当有意思;若是红烧,鱼肉结实而肥腴。
住农庄惜口福
溧阳产上好白茶,经过数月采摘,玉枝山庄、遍野的茶园已纷纷进入休养生息期;蓓茗山庄的豆腐坊里正热闹,自己动手推磨、点卤,做豆腐煲。
金桂开到荼蘼,收了正好腌糖桂花;板栗成熟的样子,像一团团绿色小刺猬,压得枝头弯了,稍稍一晃,它们便纷纷落下。
农妇们提篮坐在路边,边剥边叫卖,把讨价还价过程变成一场欢快的闲聊。溧阳餐桌上流行“大丰收”这道菜,除了板栗是主角外,红香芋、紫山芋、甜玉米、秋花生,缺一不可。
酒足饭饱,去翠谷庄园、南山花园周围转转,跟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聊聊;或者,到深山水寨垂钓,听听渔夫捕获大鱼的经验和技巧。
半晌工夫,学到不少,方知一餐一菜的来之不易,为自己五谷不分却丰衣足食深深不安。比如,别被冬枣树上泛红的果实迷惑,要拣白绿饱满的才会清甜可口;比如,两斤的大梨不靠化肥,全靠嫁接,而长得像梨的果子其实叫木瓜,但不是水果木瓜,只能用来入药;又比如,收过庄稼的土地要洒上草籽,草嫩时可以当农家菜,老了便做绿肥,如此往复,生生不息,才有了“苏湖熟,天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