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老师,要为课堂上每一句话负责
陆梓华
  袁瑢,上海市实验小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从教至今已经62年,以“细实活深严”的教学风格,领军全国小学语文教学。黄浦区教育局日前和袁老师的学生和同事们,为她庆贺90岁生日。会上,大家说,袁老师对自己说得最多,影响最大的,就是要尊重学生,课堂上的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从不自称“X老师”

  现任蓬莱路第二小学副校长余祯曾是实验小学一名青年教师,也有幸成为袁瑢带教的最后一名徒弟。她记得,有一次,她的公开教学很成功。在周围一片赞扬声中,余祯却听到了袁瑢严肃地说:“我发现你总是在学生面前称自己‘余老师’,今天这堂课我听到你一共说了23个‘余老师’。” 

  “你会在同事面前自称余老师吗?不会,因为你们是同事,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总是称自己‘余老师’,是不是在提醒学生,你是老师,他们是学生,你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呢?”袁瑢提醒余祯,如果学生总是认为你是高高在上的老师,那么就会渐渐形成“你说我听”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从那以后,“余老师”三个字从余祯的课堂上消失了,如今,她也叮嘱学校的青年教师们,不要自称老师。 

  细微之处做文章 

  年轻老师让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填空”,学生自然而然原句照抄,袁瑢将“句子”改成了“内容”,学生的答案变得五花八门,按照自己的理解归纳课文大意;年轻老师指定学生分组阅读不同小节,袁瑢的做法是让孩子们根据兴趣,愿读哪段就读哪段。袁瑢的徒弟们最期待,也最“害怕”把教案给袁瑢过目,对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她都会反复推敲和考量。 

  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查晨2007年站上讲台,带教老师正是袁瑢的徒弟杨妍。第一次上公开课,试教中,一旦遇到学生回答的问题和自己所预设的不一样时,查晨喜欢打断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既定思路出发。杨妍用袁瑢的话提醒他,“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课堂上心中要时刻有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轻易打断他们,这样不礼貌,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听说这是学校最年轻的教师,年近9旬的袁瑢执意要来听课。查晨记着师傅的提醒,上课时,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点拨引导。查晨兴奋地听到了袁瑢的肯定:“板书时,学生的手跟着你一起在空中写字,看得出平时你注重了学生的习惯培养;听学生读书时,你很细心,轻声字没读好,及时纠正。”这份鼓励,查晨铭记至今。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8版:教育周刊
   第B19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20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品牌透视
做老师,要为课堂上每一句话负责
少儿习作:珍视天分重视引导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校园内外B20做老师,要为课堂上每一句话负责 2012-12-12 2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