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2: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堆袜子变出一堂精彩数学课
陆梓华
  在上周的《育儿有招》节目中,上海市特级教师徐苗郎和黄浦区奥林幼儿园沈文茜老师就孩子如何学数学的话题,给了家长不少启发。本周节目继续围绕“加减乘除”做文章。老师们用一堆袜子,变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请关注每周六上海教育电视台16:05《育儿有招》节目) 

  一堆袜子玩花样

  对孩子来说,一堆袜子,只是一堆袜子?徐老师和沈老师启发家长们想想,可以怎样用它们教孩子学数学。

  很多家长自然而然会想到让孩子给袜子配对,沈老师强调,实际上,这个简单的动作蕴含着“求同思维”,引导孩子从生活中有所思考,更有利于他思维能力的培养。

  阳阳妈妈觉得,利用袜子,可以趁机和孩子讲讲单双数的问题;子羊爸爸说,他会继续让孩子把这些袜子分组。比如,爸爸的一组,妈妈的一组,宝宝的一组;蕾蕾的妈妈则提出,可以提醒孩子分组的方法不止一种,还可以根据袜子本身的不同材质分组。

  徐老师告诉爸爸妈妈,以上方法仍以寻找共同点为切入点,事实上,孩子们还可以用袜子当“教具”,练习求异思维。做法很简单——将袜子一对对收好后,拿出几只,请孩子们自己找出少了哪一只。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容易。

  尊重孩子的发现

  在一个名为“图形分家”的游戏中,孩子们正饶有兴致地为每块积木找家。有两个孩子的表现,令沈老师惊喜。一个孩子组建了“胖胖瘦瘦的家”,孩子按照积木形状为其列队;一个孩子把所有能够拼成长方形图形的分成一类,把所有能够分成零星图形的又分成一类。

  “孩子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沈老师说。徐老师则提醒,家长切莫为了教孩子分类而分类,其实生活中要让孩子去体会。比如,走进一个大卖场,可以让孩子观察各楼层货物摆放的分类依据;打开衣柜,爸爸、妈妈、宝宝的衣服也是分类摆放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学好数学最强的动力。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8版:教育周刊
   第B19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20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品牌透视
一堆袜子变出一堂精彩数学课
就地取材做“玩具” 简单动手乐趣无穷
别让大胆出格的行为伤害童真
图片新闻
音乐胎教 小心噪声伤胎儿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早教沙龙B22一堆袜子变出一堂精彩数学课 2012-12-12 2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