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这个看上去有点数字巧合的日子,让刚刚在“双11”疯狂了一把的电商再度亢奋起来。许多中小卖家摩拳擦掌地准备借此创造年尾销售新业绩。而在传统商家领域,首波“不打烊”促销虽然落下了帷幕,某著名百货店又将在本周末推出第二波为期三天“不打烊”活动。在一个个弹眼落睛的销售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商家除了忙着数钱,还要忙些什么?
靠打折来攒人气,在海外也非常盛行。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的第二天俗称为“黑色星期五”。每年美国“黑色星期五”打折促销期间,各大商场都会引起人山人海的疯狂抢购,但“黑色星期五”一年只有一个,没有听说过美国的商家会连续举行“黑色星期五”。
1天时间、2.13亿网民、191亿元的支付宝成交额,“双11”被誉为中国电商具有“历史性的时刻”,并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劲力量”。电商和商家忙着数钱,而消费者的钱包瘪了下去。当一张张信用卡被“刷爆”之后,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在一些城市中,新结婚的夫妻因为一方迷恋于网购而离婚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新闻;“啃老”子女迷恋网购而让年老的父母背上巨额债务,这些无疑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知道新一轮的电商促销大战,会带来怎么样的荒唐行为。
超大力度的营销活动也是一把“双刃剑”,当消费者习惯于只在3折、4折的促销力度下才出手购物时,商场平日的人气会受到进一步冲击,为冲销售业绩,商家不得不再增加促销力度,而品牌方则会以不断提高定价来应对,从长远角度看,这并不利于整个零售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频繁的大力度促销,也使得购买力、供货量和服务能力等面临着多重考验。一件衣服,它的利润空间摆在那里,厂家要赚钱、商场要赚钱、供应商也要赚钱,一味地打折,怎么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呢。
与频繁打折相比,另外一些企业则通过频繁推出新品来吸引公众的眼球,iPhone5、iPad mini、iPad4在今年相继上市,使得许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追逐新品,甚至出现了“卖肾买手机”的极端案例。在强大的商业宣传攻势引导下,不少成年人尚无法保持淡定,何况中小学生?
电商的促销与苹果频出新品,看似没有联系,实则皆是为过度物欲“服务”的渠道,这使得传统的量力而行、适度消费、节俭等美德逐步被边缘化,以为时尚、新颖、智能、便携、用过就扔,即所谓的“高品质生活”,其结果是让许多人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严重异化、扭曲。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