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人机对话能力强
“云课堂”让实时互动和分层教学更容易实现——全班师生iPad通过局域网相连,每个学生完成随堂练习的速度、正确率会在老师手中的iPad上同步显示,学生也能马上知道自己是否答题正确;每次练习,系统会自动根据之前完成情况,生成不同星级题目,发送给不同学生。
在一节以“通过网格来计算”为主题的数学课上,四(1)班男孩许子晗听得很认真,好几次举手回答老师问题。“可以马上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如果做对了就是绿色的勾,做错了可以按一下订正键去订正。”许子晗喜欢iPad上课时这种实时互动的感觉。
数学老师袁秉发现,像小许这样的男孩不少。一年实践下来,他明显感到男孩们的课堂参与度、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有明显提高。袁秉觉得,这或许和男生较强的人机对话能力有关。“尤其是那些粗心的孩子,提高得很快。”袁秉说,新技术“逼”着每个孩子不能开小差,学生的难点、疑点以及容易犯错的地方,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和提醒,这对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很有帮助。
技术优势需谨慎使用
“人机对话虽然提高了课堂容量和效率,但也可能带来师生对话减少等新问题,这对老师提高讲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也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用iPad上,一些分析性较强,需要老师‘抽丝剥茧’逐层引导学生理解的内容,可能传统方法更合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邓卫红坦言,学校在iPad的使用上非常谨慎,为的就是尽可能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本身的促进作用,而并非为技术而技术。
记者了解到,在本市其他中小学,也尝试将iPad引入日常教学。嘉定区实验小学校长花洁发现,iPad可以成为学生习惯培养的助手。从本学期开始,该校选取一年级开展实验,“时间管理”和“科技应用”成为该校iPad使用的两大功能。学生在家中iPad上安装“作业通”,每天自行规划作业总时间和单科完成时间,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记录下来,老师通过终端一目了然。此外,课文朗读、看图说话等口头作业,也能通过iPad传送,培养学生自觉作业能力。三个月下来,家长们反映,这些小一新生们已经不需要大人跟着当“监工”,电子老师非常管用。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