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大都主张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有创见,力戒俗套。俗套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套话”。
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为文要“惟陈言之务去”。陈言者,即那些别人已经说了无数遍,没有什么生命力了的陈词滥调。清代学者郭松焘在称赞大学者魏源的治学态度时说,魏源著文严格执行一条原则:“务出已意,耻蹈袭前人。”他把照搬别人的话引以为耻辱,说得真够重的了。有一位名士对陈言套话更是挖苦得入木三分:“宁饮三斗醋,有耳不听无味句”。可见,套话是很令人讨厌的。
可惜,如今说套话之风,在某些场合仍相当流行。报上的有些大块文章,洋洋洒洒,读了半天,大多是已经说得滚瓜烂熟的老一套,既没有给人启迪的新思想,也没有传递什么新鲜信息。发表文章,无非是为了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探索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引导人们尽可能正确地认识日新月异的世界,从而去改造客观世界。陈言套话只会把人引入五里雾中。
现在不少会议上,说套话者也不鲜见。研究问题,共商国是,本来应当各抒己见,议论风生。可是有些人发言却捧着事先写成的发言稿,照本宣科,把文件上和领导人说过多次的话重述一遍,唯独缺少自己的意见。
为何有些人写文章或讲话偏爱套话?起因或许有二。一是怕说漏了嘴,或者写了些与领导精神不相符的文字,招来麻烦,不如说套话没有风险。二是思想懒汉,观念陈旧。写文章或讲话要有新意,就得勤于思考,就得调查研究,就得读书读报,一句话,就得开动思想机器,这些都不是轻松事。写套话则信手拈来,不费功夫,轻车熟路,各方都满意。也许还有些其他原因,就不多说了。
有人认为,写文章多些陈言套话并无大碍,充其量不过是浪费些时间和纸张罢了。此言差矣。当今各项事业都在迅速发展,最重要的莫过于珍惜时间,浪费时间绝非小事。其实,陈言套话最大的危害,是不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客观上掩盖了实际工作中的矛盾。推进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基本前提。说套话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它与解放思想背道而驰。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如今各个领域里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思想活跃,陈言套话与当今既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已日益格格不入了。
清末洋务派首领、大学者张之洞,是近代史上一位主张废弃套话、改进文风的有名人物之一,他的一些见解给人启发。张之洞力主写文章不可净是之乎者也的官话,“文章要平实,不可以虚词为美”,更主张对文章要“闲字痛删”。这个“痛”字说得好。确实,对有些人来说,一旦与套话分手,可能很不习惯,只有“痛”下决心,才可能迈出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