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繁年:“上海好心人”依旧忙碌;
凡人凡年:“上海好心人”坚守真情。
第十个年头了,她们守在病床边,悉心照料着植物人哥哥。
第六个年头了,她用哆嗦的双手,为孤老编结挡寒的帽子。
……
因为爱,这个春节不太冷;因为爱,这个春节热融融。
“暖春”的故事里,有着美丽的上海。
除夕夜,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七八样小菜“拼”出一桌年夜饭,“簇拥”着一张病床。病床上的哥哥是植物人,口不能咽,床边是每天24小时“两班倒”精心照顾他的两位妹妹。这是他们在病房过的第10个春节。“哥哥,又一年要过去了,你醒过来看看我们吧。”两位妹妹齐声呼唤。
昏迷
昨晚,记者来到华山医院,见施先生插着鼻饲管,气管也插着管。说起哥哥,今年已70岁的大妹唏嘘不已:“哥哥比我大7岁,原先是一家医院的儿科专家。”
2003年,施先生被诊断患有重症肌无力,被送进医院,接了呼吸机。后来,他因不明原因突发意外,心脏一度停止跳动,四肢瘫痪,陷入昏迷。“入院当天,哥哥还说要到他工作的医院,坚持专家门诊坐诊,因为很多病人从外地赶来,他不能失信于人……”他突然成了植物人,令家人从此陷入痛苦的深渊。
轮班
施先生未婚,无子女,家人的照顾至关重要。从此,大妹上“晚班”,每晚9时至次日上午9时,小妹值“日班”,每天上午7时至晚上10时。每天,她们早晚各有1个多小时的轮岗时间是交错的。
每天的护理从洗脸、刷牙开始,“牙刷要用小孩用的软毛小牙刷。”在护工和护士的帮助下,先换床单,然后吸痰。“哥哥,要吸痰了,忍一下。”吸痰是十分痛苦的,即便植物人也会难受作呕。“他会乱动,发脾气。为了安全,必须安抚住他。”小妹轻柔的动作中充满了爱意。
每天,每两个小时就要给哥哥翻身、吸痰、喂流质,姐妹俩一刻不得闲。“有时在营养餐外,还要给他加点营养,比如水果、鱼虾等,都要用粉碎机打成泥,通过鼻饲管喂服。”
专业
施先生神志不清,但不代表没有一些条件反射。姐妹俩要时刻注意哥哥的肢体和面部反应。“为了照顾哥哥,两位妹妹学习各种医护知识,几乎达到特护水平。哥哥至今连褥疮都没有生过。”有病友向记者夸赞。
最初,由于经验不足,她们在帮哥哥翻身时,曾导致他左手无名指骨折。如今,姐妹俩摸准了哥哥的各种“暗号”。比如有痰堵住,哥哥会心跳加快、气喘;要小便了,双手会不由自主做出类似打方向盘的动作。她俩甚至学会“解读”呼吸机和监护仪的数据,“有一次,她们发现邻床监护仪数据异常,及时查明是套管脱落。”
心愿
施先生陆续在医院住了10年,10年间,小妹没有一天“脱岗”,大妹仅“脱岗”两天。“那两天,我肺炎发烧到39℃以上。”大妹说,“还有一次,我突发脑梗,呕吐6个小时,仍坚守在哥哥身边。所幸抢救及时,最后躺了一个月,没有落下后遗症。”
“哥哥有时好像是有点知觉的。比如和他说‘你乖点’,他就安静些;和他说‘我走了’,他拉住我的手,抓得很牢。”如今,姐妹俩最大的希望是用耐心唤出奇迹,哥哥有朝一日清醒过来,能动会说,能嚼会咽,“我们兄妹仨在一起,吃一顿真正的年夜饭!”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