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7天
生物钟完全乱了
所谓节后综合征的问题近年来一直伴随着生活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经常的症状包括:不适应上班时间,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上班时间打不起精神、犯困,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等等。这几天已有网友在微博上诉说着自己的“心病”。网友Ray说:“吃了一个礼拜的肉,喝了一礼拜的酒,牙床肿,喉咙痛。”网友小R仔说:“春节就是吃喝拉撒睡、走亲戚、煲电视剧煲电影,每天玩到凌晨两三点,睡到午后自然醒,生物钟完全混乱了。”
有的网友晒出了与以往节后综合征有所不同的新“症状”。比如,赵先生昨晚开车从老家河南回沪,在近10个小时的旅程中,由于一直保持着一个固定的驾驶姿势,一回到家中便感觉浑身酸痛,特别是腰部和颈部很难自如转动,连走路的姿势也十分僵硬。他担心明天还能不能应付得了长时间的坐班。
又比如,一名叫“燕南飞”的网友说,这几天患上了“手机刷屏依赖症”。从小年夜放假开始,除了睡觉,几乎都是在发短信、微信中度过的,刷屏成了假日生活的最主要内容。而低头触屏的姿势,不仅脖子疼、眼睛酸,手指也在不停地抖动。更要命的是,现在连上个厕所的几分钟时间都会离不开手机。自己是做财务柜面工作的,真担心明天工作时还能不能专心。
上班7天
综合征雪上加霜
更让一些上班族恐惧的,是从明天开始的“7连班”,整整一周的连续工作,会让患有节后综合征的人更加感觉雪上加霜。
在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教授看来,上班族还要警惕的一个“后节日”现象便是“沉默症”。有些人由于春节交友聚会太过密集,心理、身体都处于极度疲惫状态,一旦转入上班后,有人就懒于开口说话。“这是因为他们在角色转换后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启动了,大脑和身体自动放松。”但王教授说,家人如果一旦发现一个人不爱说话,对工作也提不起精神来,并伴有胃口不好甚至失眠等情况,就要特别留心,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