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社会与法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点评】
心理学与法学交融的“正能量”
  心理学试验证明,温暖与社会融入感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在生命早期阶段就形成的,孩子幼年时期受到父母拥抱的多少,直接涉及他(她)以后心灵上的归属感和身体上的温暖感。少年审判中接触到的孩子,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一些曾经落单的“受伤孩子”。

  在审判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是一项探索,也是法学与心理学发挥正能量叠加效应的融合。浦东新区法院少年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在与当事人及他们的监护人的交谈中建立信任关系,对涉少案件的当事人、法官及案件的审判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心理干预是一个专业性极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法院的心理干预运行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议:

  第一,建章立制,让操作有章可循。结合我国各省市法院的心理干预机制做法,积极探索制定一套简便可行的操作规则和管理机制非常重要,也是让心理干预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可能涉及到咨询师的权利义务设置、评估报告的规范性等内容。

  第二,心理测试,把握个体差异。作为心理咨询的测评手段,浦东新区法院引进了心理测评软件,建议将心理测评作为心理访谈的前置程序,心理测评的方式也不局限于心理量表的测试,还可以包括其他辅助手段。

  华东理工大学MBA学院心理学副教授  胡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3·15专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社会与法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有了“心”药方
心理学与法学交融的“正能量”
新民晚报社会与法A23心理学与法学交融的“正能量” 2013-03-18 2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