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比小人啰嗦,女人比男人啰嗦,女人一到老太太级别,更加啰嗦,不少会升级成超级本电脑——内存大、版本新、转移快。为了躲避啰嗦,朋友阿唐甚至让出了自己的大房子,自己甘居小屋,以换得一分清静。
阿唐的母亲在世的最后几年,蛮会放录音的,吃的、穿的、孙子的、亲戚朋友的,她认为比较大的事,就得放,一阵比一阵急,不管你是否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她都不在意,而且声音、声调都配合得抑扬顿挫。她特别在意小辈曾为自己做过的那些小事,阿唐妻子曾送老人家一块老玉,这玉是什么时候送的,她是如何喜欢,放在哪个箱子里,当时大概值多少钞票,现在恐怕要翻筋斗了等等。其实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他们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她却讲得有滋有味,放过十几遍了,再来一遍,照样有声有色。听烦了,阿唐难免要动用“艺术手段”,可她一点不会察言观色,继续有声有色。后来,他母亲被诊断出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终于要经常轧带了,终于不再烦他们了,终于不放录音了,他们的心却乱套了。岁月流逝,他们越来越牵记母亲,回忆在最后的岁月里,她反复抑扬顿挫的那些小事。阿唐对我说,那是他母亲快乐的啰嗦,是支撑她生命艰难地走过最后岁月的力量啊。
我以前听过一首歌,歌名就叫《快乐的啰嗦》,虽然这是首童声合唱,竟以为,天底下的母亲,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唱这首歌。是的,老太太越啰嗦,录音放得越来劲,往往越开心。我的一位小学同学母亲已92岁高寿,还能独自上街买菜。她的记忆力特别好,每年春节去看她,居然都叫得出我们的名字。其实,很多年了,每次去看望她,说来说去就是发小间的那几件事,但她高兴说,我们就高兴听,去她那儿,就是要让她多发挥发挥的。这架超级本电脑还真灵,运转一切正常,还在继续发挥余热。据有些专家说,女人比男人长寿,与更喜欢与人交流、与经常“放录音”有关,凡是啰里啰嗦的人,你倒不必特别在意她的身体状况,哪一天她不与你啰嗦了,说不定就预示这台超级本即将关机。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习惯与手机、电脑交流,你稍微多说几句,客气点是不理你,不客气就会凶巴巴扔过来一句:侬哪能嘠啰嗦。这是学校、家庭教会了他们知识,来不及教他们如何与长辈沟通,来不及教他们常回家看看、陪母亲和长辈说说话,是童子功缺失。报上曾介绍济南经五路小学生集体给妈妈洗脚的消息,有点轰动。但作为常态,还是从承受母亲快乐的啰嗦开始吧,听啊、听啊,听得老茧出来了,听得像一首经典老歌了,像听到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