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知怎么,对声音非常敏感。
我常在过马路,耐心等红绿灯时;或者在车站等车时;或在鸟鸣啾啾的静谧的公园里赏花时,遇见三五成群的女性朋友。她们快乐地对话,爆发出的豪爽的笑声分贝极高,甚至飙高到无视旁人,全然不顾周围的人侧目相视。
其实在家里聚会,倒是完全可以放声大笑。在自己的家里可以随意,因为不会妨碍别人的。
记得两年前的一件小事……
清晨,我在家附近买好早点刚要转身,忽然听见有人面对系着白围裙做羌饼的小姑娘,用普通话轻柔地说:“请问,这儿有咸浆吗?”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地侧过脸,看看是什么样的人买个早点还需礼貌用语。不看则已,我俩面面相觑,同时呵呵一笑。原来她是我几十年前的好友,她先去了香港教书近二十年,现在全家在澳大利亚定居。这次回上海,没有住宾馆,住在距离我家不远的公寓,说是吃好早饭正想到我家玩。
之后,她带了我们的老同事一起来我家聊天。温暖的太阳照进屋里,暖暖的。我们开心极了,沏了铁观音,一边慢慢品茶,无话不谈。
我突然想起这一趣事,便用温柔的声音学道:“请问,你们这儿有咸浆?”这一典故引得大家笑作一团。老朋友红着脸,一边吃吃地跟着笑……
又记起,上周我们全家在复兴中路一家弄堂里的小餐馆用餐。有浓厚的家庭氛围,很温馨的。真的很奇怪这里首先是要预约;其次,屋里一共只能放四五桌,每桌的客人都轻声地说话,不分老幼男女。这一现象,在一般的酒店是很罕见的。公共场所,放低声音,轻轻交谈,多么文明。女人尤其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