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人物/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物故事
梦想建5座古宅博物馆
  1986年,揣着60元钱,23岁的秦同千离开家乡绍兴,来沪打工,在园林工地做小工。一年后,他已经当起老板,承接下几栋德国人别墅的绿化工程,“第一次到老外家,竟然发现别墅里的配套家具大多是中国古董,煤气灶上还有一个老式锅盖。”这次经历启发秦同千走上收藏之路,在浙江慈溪,他淘到自己的第一件藏品——八扇清代花窗。

  从旧家具到古建筑,从收藏到保护,秦同千倾注半生心血。早在十多年前,他开始摸索思考,怎样在收藏保存古建筑的同时,让更多人亲近它们,感受它们。为此,他频繁请教古建筑保护专家、考察国内外古迹遗址:“老房子的特性是在使用中得到活态保护,空置不用反而容易腐朽损坏。”

  百幢明清古宅矗立千岩竞秀的会稽山,所藏最大古宅“二品官府”落户朱家角,从2007年起,秦同千在绍兴、上海两地启动古建筑复原项目,着手将第一批修复完整的民宅旧居重新搭建,依托景区营建世界级古建酒店、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我的目标是在中国建造5座古建筑博物馆,让老宅旧居重焕生机,也让城市人在这里返璞归真,重温传统文化意趣。”

  周末,秦同千会独自开车前往上海近郊的古镇,找一处民居住下,搬一把竹椅置一壶清茶。枝上停着画眉,池里游着金鱼,周围是桂花、玉兰、石榴的芳香,远处传来鼓楼戏台的喧嚣,轻抚窗棂雕花,感受古韵雅趣,闲看阳光透叶,洒落一地斑驳,放空一下午,“哎呀,这种感觉真好!我想让更多人享受此时此景的幸福,在我即将修缮建成的古建筑群中,停歇、想象、思考、感悟,找寻过去,探寻未来。”

  “我只敬佩两种人,留下墨宝的人,和留下建筑的人。”秦同千希望,通过“活态保护”分享他的古建筑收藏,分享那些沧桑不改的美丽,例如他时常凝视的那扇清代花窗,“六合同春”——一只仙鹤和一头梅花鹿,一跃,将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收进心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一个人 25载奔波 百幢古宅
梦想建5座古宅博物馆
新民晚报人物/新视界A16梦想建5座古宅博物馆 2013-05-19 2 2013年05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