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作者玛雅·安吉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这个书名出自美国黑人诗人保罗《同情》中的诗句:“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那不是喜悦或欢乐,那是他从心底深处发出的祈祷。那是卑微的请求,传到他翱翔的天堂”。 只要把诗句中的“他”置换成“她”,玛雅·安吉洛笔端的天地就在你眼前徐徐展现:阿肯色州的红土地,美国南部的小乡镇斯坦普斯,美国的大城市圣路易斯、旧金山。这些地点,见证着女孩玛格丽特成长的人生过程:她幼年时不幸遭遇性侵害,可她坚强地走出那痛苦的阴影,支付青春,换回了阅历,在美国种族歧视浓重的时代,成为旧金山电车公司第一位黑人职员。
在以“成长”为题材的文学名著中,《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构思在于以黑人女性为主人公。它描述了一个黑人女孩在美国南方成长的痛苦。作者形容这份“痛苦”,如同“在喉咙边的利刃,时刻威胁着她的生命”。它对于青少年时期黑人女性的折磨,还在于她时刻身处三重威胁之中:男性的偏见、白人有悖情理的仇恨、遭遇种族歧视的黑人无权无势。玛雅·安吉洛的自传式叙述,正是作者艰难生活的生存体味。她诉说自己成长空间的扩展,是如何遭遇种种挤压、霸占,她描摹自己当年那个生存空间的记忆思维,在拂去沉积岁月灰尘的同时,显露的是女性灵魂的独白:自立、自强,进行自我救赎的亮色。上海三联书店引进这部1969年出版,至今仍然在亚马逊网站上热销的小说,似乎也正着眼于此。
玛雅·安吉洛将自己的写作视之为思绪倾诉,《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文字,呈现的是她情感和心灵的交流。她阴柔的倾诉具有阳刚的外壳,甚至有几分咄咄逼人、愤恨怨毒的生猛。因为她深感自己因为肤色的重负,生而为黑人的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长久的奴隶生活将多少美国黑人驯服成逆来顺受的绵羊!她无法再承受这可悲的残忍。这书的故事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书中人物和书中描述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都并非凭空虚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童年经受的冲突和创伤,有可能成为成人生活场景中的种种不适和矛盾。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多半充满着程度不同的破碎和断裂。从文学创作的视角看,每个人都是分裂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极力掩饰自己生命中分裂的缝隙,可优秀的文学就是描摹这些破碎和断裂的缝隙,彰显人性的复杂。《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作为自传形式的“成长小说”,却以展露“这些破碎和断裂的缝隙”的坦诚,独具个性。
“成长”题材的小说,描摹的是主人公在少年到成人这阶段,对于“灵魂饥渴的满足”过程。《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却聚焦于女性遭遇性侵犯的“肉体”疼痛,引发心理的耻辱和罪恶感,曲径通幽。于是,对于“成长”题材领域的探究,在此书中得以扩展。它浓墨重彩刻画女孩被强暴后的心灵苦难,同时又叙述善良的亲友如何帮助她蜕去耻辱和罪恶感织成茧壳的途径,其中,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产生了良好作用。如此种种,应该不仅仅属于小说主人公黑人玛格丽特,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参照。倘若人们被生活中的丑恶伤害,那么优秀文学作品蕴含的人生智慧,是你冲破黑暗阴霾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