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起略萨一段话
陈歆耕
  陈歆耕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多常识被颠覆的时代,因此为了使某些常识回归,需要我们喋喋不休地反复重提、强调、阐释……

  当我因职业便利,在接触一些当下文坛的人和事时,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说过的一段话。这段话源自上世纪90年代略萨写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他说:“假若您坚持不断地写作和发表作品,您很快发现,作家能够获奖、得到公众认可、作品畅销、拥有极高知名度,都有着极其独特的走向,因为有时这些名和利会顽固地躲避那些最应该受之无愧的人,而偏偏纠缠和降临到受之有愧的人身上。这样一来,只要把名利看作对自己抱负的根本性鼓励,那就有可能看到梦想的破灭,因为他可能混淆了文学抱负和极少数作家所获得的华而不实的荣誉与利益。献身文学的抱负和求取名利是不相同的。”

  略萨在信中还说了很多精辟的话,为免被人诟病“引用过度”之嫌,还是就此打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略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这本书。略萨的这番话,可以让那些埋头笔耕、成果颇丰却始终无法大红大紫的文学写作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可让那些身上挂满各种大奖勋章、经常被媒体冠以某某奖得主的名利双收者,多少有几分警醒!

  只要稍稍留心一下身边的文学写作者,就会发现,略萨所指出的现象确实是普遍存在的。有些人所获得的名声与其实际文学成就是不成正比的。曾听到某位评论家说过,要挤掉那些名实不相符合者的“泡沫”。如何挤?待有机会时,很想聆听他的高论。常见媒体把“一线代表作家”这顶帽子戴在某些作家头上,我对这个概念的科学性、准确性是抱有怀疑态度的。这个“一线”的标准是什么?是什么机构命名的?中国当代作家中有多少个“一线”?如果谁有胆量去挤掉某些名家的“泡沫”,建议就先从清理那些迷惑人的“泡沫概念”开始。

  闲聊时,又听到某位曾参加某个全国性大奖的评委说到:某某作家,在评选期间曾给他打电话,说:“某老师,请你给我投一票!”有的作家通过跟评委关系比较“铁”的哥儿们,辗转表达“投一票”的愿望,有的甚至群发短信。我想,这位作家在给评委打电话前,肯定是经过了一番心理纠结的。此时他要降低自己的身段,要损失掉一点自己的人格尊严,来求得那个“一票”。

  在这个红尘滚滚的市场经济时代,更多的人信奉的是马基雅维里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哲学;但我也听到一位作家表示,他已多年不参与申报各种全国性的奖项了,听后便肃然起敬。不知他是否也曾读到略萨那段写给青年作家的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人才专版/留学招生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06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10版:招生移民/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父亲的纸条
老上海的滑稽戏
想起略萨一段话
田园即景
八里桥战斗打响
水调歌头·沪崇桥隧
神秘的U字形发光物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想起略萨一段话 2013-05-22 2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