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奇葩的哥”的启示
邵宁
  邵宁

  这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则趣闻:“奇葩啊,这是上海一个出租车里的装置,4个移动终端,一个联想3Gpad,两个酷派手机,最左边还有一个是出租公司的,前三个里面装有十五六个叫车应用,车内无线wifi环境,还有一个扩音器,装了这些设备后日增收入150元,节约油费50元,获各种应用终端奖励月均2000元!”

  昨天新民网设法找到了这位“奇葩的哥”。原来,他是位有十多年经验的四星级驾驶员,姓陈。尽管最新报道称,为了安全行驶要求,他已拆除部分装置,但这位司机的举动,却给人不少“正能量”的启示。

  启示之一:高科技就是生产力!我帮陈师傅算了笔账:日增收入和节约油费,一增一减200元,以每月工作15天计算,一个月就是3000元,加上应用终端奖励费2000元,每月增收5000元!他还是四星级的老驾驶员,原本开车收入不低,总收入肯定远超万元!

  启示之二:再平凡的岗位也需要激情。原以为,“奇葩的哥”是位年轻的哥,说不定还是80后,没想到陈师傅已经48岁了。但是,他并不拒绝新事物,还敢于尝试。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相信,我们驾驶员虽然文化层次不高,也有必要与时俱进”,这一切,源自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这种职业精神让人敬佩。

  启示之三:大学生就业不妨学学“奇葩的哥”。今年大学生就业难,难就难在“白领情结”和家长的过度呵护。为何不能换一种思路,将普通蓝领岗位作为人生的“第一份职业”,先干起来再说,比如出租车司机?干得好,生命同样出彩;干得一般,再找别的不迟,至少比在家“啃老”强。我和不少的哥交谈过,只要认真开车,每月四五千元是有保证的。如果进入小企业,起薪也不过3000元。至于工作辛苦,哪一行都一样,要想轻松挣钱,大概只有睡梦中。

  现在出租司机行业“青黄不接”,而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懂外语,会动脑,如果加入这一行列,定会赢得乘客青睐。如果有了一批“知识型的哥”,陈师傅便不会成为一枝独秀的“奇葩”。

  当年,以MBA思路开出租车的臧勤曾被微软等知名企业请去上课。我认为,现在的上海高校,也不妨请陈师傅给毕业生上一堂就业指导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人才专版/留学招生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06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10版:招生移民/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红会“强捐”违反慈善伦理
“奇葩的哥”的启示
车祸幸福感
让不幸家庭有机会选择“不放弃”
“天水费”
“笨豆油”的无奈与倒逼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奇葩的哥”的启示 2013-05-22 2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