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陈阿婆不停着抹着眼泪,在她身旁,是因诈骗刚入狱不久的39岁的小儿子黄某。“给,你儿子的相片。”黄某的儿子今年才4岁,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煞是可爱。黄某摩挲着相片,仰天叹息。
2009年6月,黄某被警方网上追逃。当时,他的同居女友已经怀孕。3个月后,儿子出生。黄某东躲西藏根本无暇顾及儿子,女友则一走了之,回了东北老家。2012年,黄某被捕,判刑10年。
母亲不愿意抚养孩子,祖孙俩只能相依为命。陈阿婆询问社工,孩子的户口有可能从东北迁回上海吗?如果母亲愿意放弃监护权,奶奶可以当孩子的监护人么?如果可以,那么孩子想入托就不用到处求人,看病也不会花那么多钱,祖孙俩还能向街道申请一份低保,加上陈阿婆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难熬了。“我现在就祈祷妈妈身体健康,等我出去。”黄某一句话,让老人再度落泪。
这次“亲情帮教”活动中,有4名服刑人员即将刑满释放。田林阳光就业服务推荐基地经理茆海连立即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他们。40岁的林某因盗窃在监狱里度过了8年光阴,今年6月就要刑满释放。对于重新就业,他显得挺有信心的。
“找工作可没那么容易,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茆海连给他“泼冷水”。林某在监狱里考出了水电工资格证,可这张证不知道掉哪儿了,茆海连立即找来狱警咨询,安慰他:“没事,这个肯定可以补的。”
对一些家属来说,近“乡”情怯,不敢来探望自己的至亲。“见一次,失眠一次。”林某的母亲说,丈夫在儿子8年前入狱时去世了,如今只剩下母子相依为命。“每次来看他之前,我都睡不好,翻来覆去想着要对他说些什么。”林某的母亲叹着气说,“其实就那几句话,都说了好些年了。”
可对七旬老人顾阿婆来说,即便惦念着因心脏病入院的丈夫,即便前两天不小心摔伤了膝盖,也要在社工的搀扶下,坚持来探望48岁的儿子。“儿子入狱后,我再没见过他,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来。”一年前,儿子因冲动挥拳打伤乘客,被判入狱10个月,今年8月将刑满释放。活动结束时,坚强的顾阿婆拉着儿子的手不舍得放下,终究还是红了眼眶。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