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童年中,最贵重的记忆是什么?答案当然要从孩子的真实体验中获取。
龙应台的长子华安在回忆中说,他一点也不觉得弟弟和母亲是自己的“家人”,更准确的称谓应为“挚友”,而母亲更曾是他的宇宙核心。这样“亦母亦友”的亲密关系,正是在被他认为“最多,最鲜明的记忆”中、“那些温馨甜美的时光”中——即“晚上与母亲温存的时刻”里,打上幸福烙印的。
……周末,一整个晚上,他们三人围在床上一起朗读、讲故事,为了不睡觉,时间“能拖多长就拖多长,愈长愈好”。
小儿子华飞更是难忘“孙悟空时段”。哥俩肩并肩坐在床上,被子盖在膝上,妈妈手拿一本《西游记》,并不照着念,而是自己讲。孩子们便七嘴八舌打断她,提出“孙悟空身上有几根毫毛”、“猪八戒用鼻子还是用嘴巴呼吸”的趣问,听到八戒“怀孕”时,便笑得在床上打滚,然后求妈妈“再讲一次,晚一点睡觉,再讲一次……”
当妈妈亲吻过他们,轻轻走进书房时,他们就从被子里钻出来:玩积木、大声说话、大笑、唱歌、躲到衣橱里床底下,所有异想天开的折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等她发现,等她来”。于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演出开始了:妈妈假装生气地骂人,挥着鸡毛掸子,做出很“狠”的样子,绕着房间追逐“落荒”的孩子,可老是“追不上”、“打不到”……这样疯狂的游戏,没有了身份的尊卑、没有了年龄的长幼,是怎样一幅甜蜜诱人的“母子同乐”画卷啊!儿子觉得搞得妈妈无法工作,会给他们莫大的“成就感”,并得意洋洋地宣称,在“猫和老鼠”的博弈中,老鼠通常是赢家。
当今的家长似乎更在乎“成就感”,也就是自己的工作成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往往在把自己打造成不停旋转的陀螺的同时,又充当着一个“大独裁者”的角色,把孩子玩耍的时间也剥夺得一干二净,更不会舍得拿自己“宝贵”的时间白白“搭进去”陪孩子玩,以致他们在孩提时代应该享有的童趣变得遥不可及。
我被龙应台的言行深深打动,我也想停下忙碌的脚步,给孩子卸下太多的负累,留给孩子一份童年的珍贵记忆。所以,今年的儿童节,我送孩子的特殊礼物,就是将自己蜕变成一位龙应台式的妈妈,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带上童心和爱心,陪孩子一起“疯”玩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