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农书解释,寒豆是豌豆的别称,但在我们这儿,豌豆被称作“小寒豆”,而真正叫“寒豆”的,却是蚕豆。
为什么叫“寒豆”,想必是耐寒的意思。这个豆下种,要选在寒露之后、小雪之前,这就意味着,它要在地里经风霜抗冰雪,一个大冬天都得硬硬朗朗的。蚕豆下种——我们叫“创寒豆”——很有些创意,它有一种专门工具,那是一柄沉重的铁钎,足有十几斤重,上部装有丁字形木柄。种豆时须把铁钎高高提起,在地上扎个深深的扁洞,人就往那洞里喂进两粒蚕豆,这才算种好一穴。创寒豆多是两人一组,一人扎洞,一人喂种;地也多选路边、河边、宅边,谓之“十边”。有一次创寒豆,我只顾跟同伴说话,还望野眼,结果竟把铁钎扎在脚背上,血流如注,还见了白骨,肇下了务农时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阳春三月,寒豆开花。那花芯也很特别,竟是黑色的,为此沪剧有“寒豆花开黑良心”的唱词。天热后,寒豆成形,先是新鲜豆,又称“嫩寒豆”“胖寒豆”,是有名的时鲜货;胖寒豆不摘,就成了“老寒豆”,皮厚了,很费嚼劲;老寒豆再不摘,就变“硬寒豆”了。
硬寒豆录入粮食系列。在仓库称一斤硬寒豆,得扣去8两定粮。这使农民很心痛。
但硬寒豆很受小孩子欢迎。夏收后上学,小孩口袋里常装有几十颗硬寒豆,奔起来嚓嚓发响,一路都很好听。课间休息,“弹寒豆”游戏也盛行起来:两三人一组,每人出10粒寒豆;一把撒出去,两豆间若能用指尖划过,就可用手指弹A豆去击B豆;击中了,两豆都收囊中;击不中,则换班。小姑娘手指细巧,眼锋准,一天下来可赢一大袋,一般男孩都不是对手。
硬寒豆在大人眼里也是好东西。如果没有过饭菜,硬寒豆浸水,剥去老皮,可以烧咸菜豆瓣汤;如家里粜了油菜籽,新油正多,那就可以奢侈一回,倒半锅油,氽豆瓣肉来吃;至于夏收后,用油氽豆瓣肉来过烧酒,那简直就是败家子了。
一般人家做法,都是炒硬寒豆,既可做小孩零食,又能在田间充饥。这东西好是好,只是白天吃了,晚上睡下时要记得清口袋,要不然,寒豆香招来老鼠,深夜里衣服准被咬得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