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空梦——现代奥德赛
洛霖
■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海报
■ 《超时空接触》海报
■ 《黑洞表面》海报
  ◆洛霖

   “神十”升天与天宫一号对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进了一个新时代,令亿万国人感到振奋。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飞行之梦尚未得圆,星际穿梭已在人们的想象中实现了。而那些经典的太空科幻电影,通过无比宏大的画面、纷繁复杂的剧情、发人深思的内涵,最直观地表现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冒险历程,展示了这个绵延了千百年的太空梦……

  《星际迷航》:探索的道路

  最近热映的《星际迷航:暗黑无界》,是星际迷航重启系列的第二部,也是星际电影系列的第十二部。不过,它绝非仅为原作的拥趸而打造,正如导演J·J·艾布拉姆斯在不同采访中的反复说明,这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动作片,是为所有喜爱看电影的人而制作的。全片有着艳丽的色彩、利落的打斗和眩目的3D镜头,着实是休闲时候消耗爆米花的佳品。

  承接上一部的剧情,瓦肯星被黑洞吞没了,寇克舰长驾驶着企业号回到了地球。影片一开头,舰长和医生一路从M级行星尼比鲁上某处神殿内狂奔而出,引开所有的当地“居民”,以便大副史波克进入火山,发动核聚变冷凝装置阻止火山爆发。其后两人却由于违反最高指令受到前舰长派克的讯问,一个降职一个调离,此后旋即复职并前往克洛诺斯,追击伦敦恐怖袭击的罪魁约翰·哈里森。遇袭,捕获,交谈,证实,拯救,再次拯救。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猛,正反派的交火、爆炸、穿越,以及绚丽的场面设计,轮番轰击着眼球和大脑,令人目不暇接。

  艾布拉姆斯的新系列显然为了迎合普通影迷的口味而大大削弱了《星际迷航》本身的特色,甚至干脆创造了一个类似平行世界的模型,这在铁杆粉丝中引起了巨大争议。不过撇开这些不论,《星际迷航》始终保持着对全宇宙探索和不同世界之间穿梭的兴趣,这也是该剧的初衷。回想它诞生之初的社会形态与世界观设定就可以明白,这是一次以稳定的共同体(地球)为起点,以发现更多未知世界、与外星生命相互理解为目标的探索之旅。它的基调是乐观的。它相信我们终究可以通过不断地相互探查和交流来突破既定的认知框架,解开一个个未知之谜,扩大文明的疆域。尽管新系列两部曲有些偏离主旨,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欣赏,将其视为“奥德修斯”征途中的插曲支线——严肃的宏大叙事也未尝不可有五彩斑斓的点缀。

  《超时空接触》:科学事业及其限度

  作为史上最严谨的硬科幻电影之一,《超时空接触》与《星际迷航》、《星球大战》之类多少带有狂想曲性质的太空科幻风格迥异。此片改编自天文学家出身的卡尔·萨根的小说,讲的又是从天文观测、地外生命探索一直到虫洞穿越的故事,与其说这是科“幻”,不如说它是一次严谨的科学假设。

  故事开始于天文学家阿诺威的日常工作,她带领自己的团队监听来自宇宙的各波段的信息,从中识别出表达智能的信号。在经历了赞助商撤资、百般求告无门、峰回路转的一连串经历后,他们终于发现了26光年外的织女星方向传来的信号。经过解密,竟然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希特勒的演讲画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星人在发来的信息中包含了大量的工业设计图纸,告诉人类如何建造一个只能容纳单人的飞行器,凭借虫洞直通织女星。机器建成后,作为首选飞行员的阿诺威因坚不信教,而被信仰基督教的男友乔斯投下反对票。然而机器却在发射前被一个宗教极端分子的自杀式攻击摧毁。万幸的是,北海道那里造了个完全相同的二号机,阿诺威终于成功赴约,在18个小时的“星际迷航”后,了解到了外星人的宏伟思想、生命。可惜当她回来报告这一切时,除了乔斯,无人相信她的故事,因为从观测器上看,她几乎一秒钟都没有离开过地球……

  影片的第一个亮点,是反映了许多尖端科研计划的根本困难:不仅要不分昼夜做着概率远小于大海捞针、彩票中奖的事情,而且还要亲自和各路赞助商打交道磨嘴皮拉赞助,一旦失败即遭遇灭顶之灾。主流影视作品纯粹的实验室科学家形象,在此被还原为活生生的个体。影片的第二个亮点则是科学的限度。阿诺威以完全的理性姿态看待生命之间的关系,认为任何既定的界限都可被科学方法逐步突破,不需要宗教来解释。然而,当她最终在织女星上见到了儿时去世的父亲、理解了生命的融合和宇宙演化的奥义时,猛然发现这一切无非就是乔斯所讲的东西。

  影片并非真的肯定宗教知识的最终权威,而是谨慎地将其作为人类理解的限度和无限目标,置于和科学相对的地位上:阿诺威固然有自己的局限,乔斯也并非大义在握。真理仍在现有的一切见识的彼岸。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汇聚了好莱坞的众多顶级精英:导演是《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主角则由《沉默的羔羊》的主演朱迪·福斯特出演。如此强大的班底,更保证了影片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黑洞表面》:限度背后的禁忌

  如果说《超时空接触》代表了人类以积极的心态探索宇宙,寻求生命的真谛,那么同年上映的《黑洞表面》简直就是黑暗与恐怖的化身。某种程度上,太空科幻与恐怖片可谓血缘相近,盖因“未知”本身就蕴含着幽暗恐悚。当外星生命真的出现在面前时,虽有可能如E.T.般友好,但像《怪形》、《异形》里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亦不足怪。《黑洞表面》就展现了一种绝对的未知之恶。

  影片讲述的是2040年一艘名叫“黑洞表面”的飞船在前往比邻星的探险途中莫名消失,7年后又突然出现在海王星附近,人类派出包括原设计者威尔博士在内的数人,搭载另一艘飞船前去援救并查明原因。“黑洞表面”号上的特殊装置可产生虫洞连接宇宙的两个不同时空点,实现跳跃。但这次跳跃去到了未知世界并带回了可怕的东西:遗留的资料显示,原先的船员都被屠杀殆尽。此时黑洞装置突然自行重开,强大冲击使得搜救船损坏,所有人被迫滞留幽灵船上,随后纷纷出现恐怖的幻觉。威尔博士受到邪恶诱惑,试图重新导航回到未知世界。经历一番搏斗之后,威尔终被消灭,而米勒船长则牺牲自己让剩余船员得救。然而“黑洞表面”的邪恶力量仍在蔓延……

  或许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异己之恶的具象化是容易接受的东西,比如恐怖分子、邪恶的科学家、丛林中的原始宗教狂部落、病毒及外星怪物等等,《黑洞表面》则干脆放弃了一切直观的可能,让这种邪恶以真实的方式遍布在所有场景中。影片当年饱受差评,时至今日也未得几多青睐,一方面或许由于其理念过于前卫,带有强烈的形而上学意味;另一方面这种纯粹的黑暗感过于消极与压抑。然而,影片仍有其特殊的意义:假如说《超时空接触》仰视上帝的全知,试求“我们能够知道什么,可以希望什么”,那么《黑洞表面》就是在窥伺撒旦的计划,追问“是否存在绝对不可知也不允许碰触的事物”。

  人类的“太空迷航”固然是精神攀升、壮大社群、延续文明的必经之路,但我们也必须始终认清自己认识与行动的疆域。太空奥德赛之路阻且长,仍然充满无数未知变数,仍然等待着人们去冒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太空梦——现代奥德赛
科幻梦,路漫漫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B09太空梦——现代奥德赛 2013-07-14 2 2013年07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