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闸殷路上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弄堂内,发现一扇铁皮大门上,用红色油漆写着“71弄18号”,门口停放着制作和贩卖食品的小推车,生活垃圾满地。走进铁门,眼前是几所相连的二层活动房,外部用铁皮包裹,楼层由简易的木板铺设而成的。活动房内设施简单,且住的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液化气罐。“眼下是高温季节,气候十分干燥,这儿环境又差,几十个液化气罐聚集在此,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一旁陪同记者的周先生不无担忧地说。
活动房底楼有一个简易厕所,恶臭阵阵袭来。记者走上二楼,简易木板铺设的地板嘎吱作响。记者注意到楼层及底楼楼梯处各摆有两个灭火器,在此处居住的吴女士告诉记者,这些灭火器是一直都放着的,这里未发生过火灾。可区区几个灭火器怎可与几十个液化气罐相抗衡?又怎能保证活动房内几十户外来务工人员和附近居民的安全?
记者随后走访了当地居委会,居委会主任潘女士无奈地表示:“这些活动房属于‘亚泰建设’,不归我们管。”在场的一位专管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打算对其“先罚款后整改”,已给出了“消防警告”。而当地“意佳物业”的顾女士则表示,过两天就要拆除18号门口的几处小房间,但18号里面的二层活动房则暂不处理,因为18号并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记者又来到活动房附近标有“亚泰建设”的工地门房间询问,证实这些活动房确实是“亚泰建设”的。
看到记者在现场采访,附近居民纷纷呼吁相关部门尽早拿出解决方案,还居民们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记者 张欣平 志愿者 庄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