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心理·调查/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乡直通车
攻心战
童孟侯
  童孟侯  

  上海公安局曾经有个预审处,凡发生大案要案,嫌疑人都放到那里去审。夏日,我去拜访预审专家朱以重,自然聊起当年最轰动的于双戈偷枪抢邮局杀人大案。当时,于双戈知道是死罪,拒不交代。

  朱以重从边缘切入:你是当过兵的吗?于双戈点点头。

  老朱一声冷笑:你哪里像当过兵的?作案现场找到了一枚子弹,我推断你先打一枪,要打第二枪时,其实连续击发就可以,但你拉了一下枪栓,结果,一枚子弹跳出来了。

  于双戈一惊,没想到开场白不是他交代,而是预审员“交代”。

  老朱继续“交代”:你开枪后应该从后门逃走,可你从前面逃,发现前门不好走才从后门逃。这证明你不是作案老手。

  于双戈突然开口了:我的女朋友在哪里?

  她呆在她应该呆的地方。

  于双戈请求:让我见见我的女朋友。

  老朱摇摇头。双方僵持。此刻,外面有人敲门,联络员向老朱耳语:上级领导说可以让他见蒋佩玲。

  朱以重还是摇摇头,这样会打乱预审计划。回到审讯室,老朱说:你现在才想起女朋友?这件事她有责任,但你该承担哪些责任?

  这一句触到了于双戈的痛处,但他还是咬紧牙关!

  做预审其实是心理较量,桌子的两边,谁摸到对方的思路,谁就赢了一半。预审员要知道对手在想什么,怕什么,要什么,有意影响他们,使其产生矛盾心理,诱发内心深层的积极心理因素,最后瓦解拒供意志。朱以重预审过两千多要犯,从来没有打过他们一下。可是,两千多个最后没有不交代的。

  朱以重突然采用避重就轻法:好啦,我不需要你的口供,你的事反正全上海妇孺皆知。你就讲讲怎么从上海逃走的吧!按理说我们布下天罗地网,出动1万多名警察,你是逃不出上海的。

  朱以重把重的搁置不说。可是,于双戈如果讲了后面发生的事,前面作的案不等于都承认了吗?

  于双戈木知木觉,还有些得意:我离开邮局后先在一个阁楼里藏身,然后坐公交车到枫泾。下车后,我去买新衣服换上,再搭到浙江去的长途汽车。过关口时,有两个警察上车来查于双戈。但我的脸长什么样他们没见过,只知道我作案时穿什么衣服,我很顺利离开上海……

  事实是:公安局的缉查照片比于双戈晚一个小时到达枫泾,那时他已经穿着新衣服溜走了。于双戈说得很顺口,说着说着,就交代了全部罪行。

  预审专家其实也该是心理专家、行为学专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热点聚焦
   第B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分手”时刻我们能否再一次“双赢”?
攻心战
新民晚报心理·调查/康健园B08攻心战 2013-09-23 2 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