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代山水画大师陆俨少的入室弟子,也是他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第一届山水画研究生班担任导师时的学生。
1975年,经朋友介绍,我跟随陆先生学山水画。那时,每次到陆先生家,他都会拿一二幅斗方作品或一幅手卷让我带回家,要求我认真临摹,仔细体会画中的用笔和用墨的微妙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我终于被陆先生正式列为入室弟子。1979年,由陆先生推荐,我报考并被录取为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班学员。当时,北京的李可染、浙江的陆俨少各招五名山水画研究生,我被安排在由陆先生为主导导师的班级里。
在教学上,陆先生要求我“入而能出”,并告诫,“老师领进门,深造靠自身”,画的面貌一味像老师是没有出息的,应多吸取各家之长,为己所用。遵从他的教诲,我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寻求适合自己审美情趣、能够体现自己个人风格的东西。一天,在读画史时,我偶然发现了唐代王洽的大泼墨法,十分心仪。虽然王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我也很受他的启发,觉得这种风格可能会契合我的个性。于是,我在读研究生期间,征得导师陆俨少先生的同意,结合画史上的几行文字记载,对大泼墨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令我非常感动的是,陆先生对我这一探索,不仅在口头上极为支持,还在我的几幅大泼墨作品上欣然题字。其中一幅题为:“健尔所作泼墨,得意外趣致,足佳也。”(见上图,局部)他在我的另一幅作品上题写道:“健尔学弟近作,笔墨浑苍,得元人三昧。”最有意思的是,他在我的一幅山水画上干脆欣然题写了“空江帆影 王健尔泼墨法”几个大字。这几幅题字,都写于1981年的9月。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陆先生为我连续题字,说明他老人家对我的探索充分肯定,认为是有益的、成功的。
1981年,我作为“文革”后中国美术学院第一届山水画研究生班的学员毕业了,学校通知我留校任教,我想,这自然也是陆先生的意思。可是,由于那时我的家属已移居澳门,我只得随家属一起去那里定居。留校之事,最终错失了机会;同时,我也失去了在陆先生身边继续学习的机会,这令我遗憾至今。
回想跟随导师陆俨少学画的十几年中,他的人品、画品、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事,堪称楷模,必将激励我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