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亩的葡萄架、芦荟地,万建锋的农庄不仅是海盐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而且是最早的芦荟栽种园区。“我父亲是海盐的种植能手,2000年率先引进美国芦荟品种,农业种植方面我不如他,但农庄经营我更有想法。”
2004年大学毕业于金融专业,万建锋先后在杭州的证券公司和海盐的电脑配件企业工作。2009年,海盐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万建锋心系家乡的千亩果园,毅然放弃白领工作干回农民,创建了万奥农庄。“我的儿子是奥运宝宝,给农庄取名时也用了这两个字。”
2011年,海盐“八鲜采摘节”项目落地,凭借多年品牌优势,万奥农庄一举拿下主办权,获得“八鲜采摘基地”一号文件。从农业到旅游业,万建锋动足脑筋。大红提路、巨玫瑰路、美人指路……数百亩葡萄园内,每一条路都以两旁种植的果实品种命名。
石桥凉亭、农耕文化馆、芦荟科普长廊,除了温室大棚,农庄内还有一系列文化休闲设施。“家人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要‘浪费’土地去做那些一时见不到效益的事,但我知道,发展旅游文化投入必不可少,而且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收效。”
在万剑峰看来,生态旅游,形式是标,内容是本,农产品本身更要“生态”。在万奥农庄,原本生长在泥地上的草莓,种在一层层特制的架子上,有机营养液通过一条条管道定期补给果实所需养分,“从绿色无公害,到有机纯天然。”
今年,海盐重点推出“南北湖·五味村”精品旅游线路,营造5个各具韵味的江南小山村,万奥农庄就是第一村“北团问农”的首站。“‘美丽乡村’是绝佳机遇,我们本身在做旅游,现在政府搭建平台,宣传费也省了一大半。”不久,公共自行车、接驳巴士将为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提供新的便捷。
万奥农庄正在申请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万建锋对此势在必得:“春天草莓,夏天葡萄,秋天黄桃,每季鲜果每季摘,这是我理想中的生态农庄,梦想中的生态旅游,希望成为海盐的特色品牌产业。”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