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夜市全长约400米、宽仅10米,路东沿线摆满了小百货摊位,行人走在双向车道上,只在汽车通过时才让出路来。记者随机采访了市民、摊主10多人,大多数对取消夜市表示质疑乃至反对。
摊主普遍反对
摊主们是普遍持反对意见的。林师傅在夜市经营手机配件已有5年多,每月大约能挣2000元。他反问记者:“夜市方便老百姓,还能让人自食其力,为什么要关闭?”
“夜市便民。”附近萨家湾小区的63岁居民张振新说,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晚饭以后到夜市散散步、逛一逛。家住新模范马路小区的杨师傅,刚花10元钱买了8双袜子,“夜市的东西便宜吧?这里的经营基本上是从下午5点多到晚上11点前,只要管理好了,对市容影响不大的。”
也有一些市民认为“应该关闭”。70岁的陈师傅就抱怨说,多年来,夜市造成绿化带垃圾多,这里交通秩序也乱。
全部室内经营
在南京,从2004年至今,湖南路夜市、马台街夜市、夫子庙琵琶街夜市、迈皋桥和燕路夜市等,已经先后关闭。
今后的夜市如何规划呢?“将利用城中村改造等契机,在6个区建设首批10个各有特色的‘小吃小贩中心’,全部实行室内经营。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规划选址。”南京市规划局用地规划处处长张弨表示,这些小吃中心是“政府投资管理,只收取低租金。”
南京当地有报道称,几个颇具规模的夜市比如南湖夜市、南阴阳营夜市,也将陆续关闭。而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市容处获得的信息是,主城区现有孝陵卫、汉口西路、丹凤街等小有名气的夜市不到10个,“夜市是属地管理,取缔与否,全市没有统一计划。”
管疏结合是良方
南京民俗文化专家练红宁认为,解决夜市的问题,取缔不是最好的办法,管疏结合才是良方。他说,“如果一座城市连小市场都容不下,又何谈包容性呢?”
“不应该简单地‘一刀切’取消夜市。”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认为,只要设置了合理的交通路线,实行了限时营业等规范办法,便可有效避免夜市的负面影响。“从市场角度看,夜市的存在表明市民需求;从民生就业看,每一个摊点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从夜市发展轨迹看,它可以成为城市的特色风景、地标和文化。”胡小武提出,统一规划和新建小吃小贩中心,无疑有利于保障夜市环境卫生和市场秩序,而选址却不该只是政府部门一厢情愿的事。
新华日报 (王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