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家底不薄,传统的老戏几乎年年在艺术节上亮相,不过大抵单枪匹马,除了老戏迷关注外,常常无声无息就演过了,有时甚至让人误以为只是一场普通商演而非艺术节的剧目。其实传统老戏完全可以是一个有“炒作”话题的项目,远些的有上海昆剧团当年推出的“古戏薪传”四大古老剧种同台展演,近些的有今年上海京剧院老生王珮瑜历时近一年的“余脉相传”系列演出,经过整合包装,单个剧目的相对“弱势”完全可能转化为吸引人眼球的“重头戏”。
相比传统老戏,创新实验作品历来是戏曲圈所稀缺的——新编剧目固然年年有,但其实大抵都是老套路,真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的作品其实少得很,实验戏曲作品则更难得一见了。前些年曾有台湾的实验京剧《等待果陀》来沪亮相,据说明年艺术节还有望引进台湾的实验京剧《水浒108》。平心而论,这类剧目作为商演来沪的可能性相当小,但艺术节却十分适合搭建这个舞台。
当然,有人气的热演剧目、难得来沪的大制作也完全可以单独成为艺术节的重头戏,像昨晚亮相的越剧《甄嬛》、下月将来沪演出的京剧《天下归心》,虽然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戏曲作品,但其本身都足以吸引观众和媒体的视线,“单打独斗”亦无妨。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