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阳桥·法藏寺·大铁门
丹晨
  丹晨

  老画家贺友直的老上海风情画系列正在《夜光杯》上连载,我都注意欣赏,很有味道。那天看到一幅《南阳桥杀牛公司》画并文,引起我许多联想,因为我的祖父母以及叔父、姑母都曾在东台路居住过二三十年。我在少儿时期常来此特别是过节拜年必来问候长辈们,这时就会说“我们去南阳桥!”因此对这里还颇熟悉。那个杀牛公司差不多当时上海人都知道。那时不在闹市,因为南阳桥地处上海老县城的老西门外,原来应和八仙桥等一样实有其桥,就如八仙桥挨着洋泾浜(今之延安东路),南阳桥南面紧邻有唐家湾、斜桥等等,从这些地名可知道那时老县城外原是一片河湾泾浜纵横交叉的水乡,1849年开始划为法租界后渐渐开发起来成了今日的上海。南阳桥地处边缘,有意思的是这个屠宰场却称“公司”,说明已是有了租界后新的资本企业模式深入到了“屠宰”这样的行业,所以当做一件新鲜事引得人们广泛注意。

  如贺老说的,南阳桥其实还有一些很值得说说的名堂。我虽然离家乡数十年,那里有一个寺庙至今给我印象深刻难忘,就是有名的法藏寺正坐落在东台路西侧的吉安路。它的建庙历史虽然不长,创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但却与玉佛寺、静安寺、龙华寺这些古寺齐名被称为上海四大名刹之一。家父与叔辈们曾在此寺为先祖冥寿请主持方丈作过三天法事,我们小孩也就在此玩了多天,故知道此寺规模宏大,煌煌壮丽,不像一般古庙都是传统的砖木结构;但那时年幼不懂,现今查看网上资料才知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且有大雄宝殿、弥勒阁、藏经楼以及能容近千人的法堂等等组成,是上海唯一的天台宗道场,作为讲寺有相当重要地位和特色。但据在南阳桥长大我的二妹说:她上小学时放学后与同学常来此玩,解放后不久再去时看见都改成一些机关的办公室,寺庙已完全被废。又据资料说,“文革”时竟改成工厂,大雄宝殿成了装配车间,一个巍峨庄严、美轮美奂的寺庙建筑群几乎成了废墟,许多珍贵的明清佛教文物也都被毁。这样的事情在“文革”时是很普遍的,但我听了仍然感到惊心。

  当其他三个古寺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修复开放,只有这个法藏寺直到1997年政府才把主体建筑收回,花费巨资将大雄宝殿按原规模重建完成开放,其他部分还有待时日,且工程浩大。我久未回家乡,这些情况多半得自网上资讯,希望都是准确的,也是令人鼓舞的。正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不管怎么说终于开始修复工作,希望能如古人说:做一件事,“……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语出《大学》,如今修复这类具有重要历史、宗教文化价值的建筑,也应有一片虔诚之心,不能有太多的世俗功利掺杂其中。

  南阳桥还有一处已经了无踪影但却非常令人惊心的历史遗迹,这就是在东台路东,曾是当年法租界与南市(当时称“中国地界”)交界处有一座大铁门,我在小时候还看见过此门,但已破残歪斜。抗战后,我国政府全部收回各地租界,这铁门当然也随之消失。但之前1937年日寇武装进攻上海,对和平居民狂轰滥炸,大世界、日升楼、汇中饭店、火车站等人口稠密的闹市都遭到炸弹袭击,虹口、南市等地区民众纷纷逃难。那时上海人有一句对此历史事件的概括:“东洋人打进来个辰光!”竟有四十万人涌入租界避难。“八一三”发生后的几天,有十几万人汇集在这个老西门外、南阳桥的大铁门旁,欲进租界而不能。那悲惨的一幕在当时报纸上多有报道,容我在这里作一次文抄公,抄录两位作家目睹的惨象。

  巴金在一篇给日本友人的公开信中写道:“在南市有十万以上的难民鹄立在街头等候租界铁门的开放,为的是逃避贵国‘皇军’的枪刺。没有水喝,没有粮食充饥,他们已经在民国路(今人民路)一带站立三四天了,天上落着不歇不尽的细雨,初冬的夜是十分寒冷的,一边是快要吞噬一切的火光,一边是冷硬的铁门,你们皇军的枪刺又在不远处发光……谁能想到他们在几天以前还是和平甜蜜的家庭中的父母,夫妇,子女呢?是什么人使他们堕入在这惨苦的深渊?是什么人夺取了他们的和平与幸福?……”

  靳以在《孤岛印象》文中写道:“法租界上接近民国路的铁门都关上了……多少男女老幼拥挤着连同一些什物,塞满每个铁门。可是那些铁门兀自紧闭着,巡捕们还用鞭子和木棒抽打从隙缝中伸过来的手……他们有的已经两天没有食物入口了,就是水也没有,夜里还下雨,寒冷的风将更使雨水像冰一样地淋在他们的身上,不时的惊恐又吓坏了他们。一个或两个武装的敌人走过了,平端着枪,谁能保他们不射击呢?一个走了,又是一个,谁能算得他们不被连串地牵走,遭遇最后的命运呢?……可是这中间却立着一道严峻的铁门!……在中间,是一道可以互望而不能互通的铁门!”

  中国老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外来侵略者追杀,这是国难;中国老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外国人拒绝进入,那是国耻。铁门成了一个标识,历史的一瞬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引起了作家的关注和描述。虽然这都已成为过去了的一页,但我想:如果在那道铁门的遗迹上,即在马路边上,建一块小小的石碑铭刻这段曾经有过的历史,让国人不忘过去的难和耻,我想比现在有的人空喊打打杀杀要有意义得多。这并不需要花费几分钱就可以做到的,似乎是文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吧!不知陋见是也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美丽志愿者特别报道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特别关注/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8版:东方大律师/社会与法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指南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2版:升值空间/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聪明消费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4版:家装之窗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30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31版:地产资讯
   第B32版:地产资讯
南阳桥·法藏寺·大铁门
名人的故乡
悼蒋大姐慕萍(1)
镇浪荡
九华金秋 (水彩)
留下“一丝墨迹”
《后花园》是一本好书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南阳桥·法藏寺·大铁门 2013-11-01 2 2013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