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部分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年久失修、铺设不当等,导致地陷、内涝、油气泄漏等事故时有发生。今年以来,温州、北海、太原等地陆续发生地下油气管道爆炸,造成多人伤亡……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指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地下管网规划速度赶不上城市发展速度,成倍增长的地下管线导致规划滞后,空间拥挤不堪。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劲松教授表示,我国地下管网“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十分突出,加上不少地下管线使用了二三十年,老旧失修,“地下隐蔽工程处于问题高发期。”
今年5月,江西抚州一女孩在人行道上掉入突然塌陷的渗坑,多处受伤。事后,包括排水、道路、电力等涉及部门纷纷认定自身没有责任,令其投诉无门。
由于地下管网复杂,加上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导致事故发生后难以追究责任,甚至在抢修救援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地下管网是维持城市功能正常的大通道,就像人体血液流通系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映霞说,“有关部门对‘主动脉’信息并不清晰,遇到事故容易措手不及。”
“实际上,每个工程项目在审批建设等环节都有档案,而档案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最后不知所终。建议由国土部门统一管理相关信息,建立信息数据管理中心。”郭劲松说。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指出,更为重要的是,供水、环保、通讯、消防等部门在行使审批权力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据新华社